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山西艺术考察
[Abstract]:From July 1 to 12, 2011, under the guidance of Wu Weishan, dean of Nanjing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a delegation organized by the Sculpture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njing University went to Shanxi for an artistic investigation. The above ground cultural relics in Shanxi occupy 70% of the whole country, which is the essence of the ancient cave art, the color sculpture art of temple murals and the architectural art. The tour lasted 12 days, covering the region of northern Shanxi, Jinzhong, Jinnan, through 13 counties and cities, inspected 25 cultural and artistic landscape, harvest!
【分类号】:J3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跃民雕塑作品欣赏[J];艺术市场;2011年08期
2 李金仙;也谈雕塑艺术的公共性[J];艺术·生活;2005年03期
3 于明刚;;论数字技术与雕塑艺术的关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张健;名家谈雕塑——第十届美展雕塑展《雕塑·社会·文化》论坛言论集[J];艺术·生活;2005年01期
5 潘绍棠;;可喜可贺! 写于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J];雕塑;2011年03期
6 焦兴涛;;“持续60年的创造和活力”——川美雕塑[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林早;;从雕塑的文化反溯来思考“雕塑与公共空间”[J];美术观察;2011年08期
8 于化云;;雕塑奇葩 岁月如歌——纪念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J];雕塑;2011年03期
9 滕小松;;雕塑的“三化”状态——且说2011年“雕塑年鉴展”和“雕塑家书画展”[J];雕塑;2011年03期
10 刘少为;;像由心生——雕塑艺术造像魅力所在的奥秘[J];艺术市场;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韩起文;;论“灯光雕塑”[A];海峡两岸第十三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6年
5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康育义;;《山水地质学与中国绘画》的诞生及其意义[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吴虹;;光雕艺术的联想[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凯;2010年第三届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评审揭晓[N];美术报;2010年
2 记者 徐蕾;用凝固的雕塑艺术表达流动的南昌历史文化[N];南昌日报;2011年
3 王娉;雕塑艺术是一种“文化福利”[N];青岛日报;2011年
4 肖维波;雕塑艺术要多与公众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记者 孟黎;捷克雕塑艺术盛宴[N];金融时报;2010年
6 曹春生;追求·提炼·升华[N];人民日报;2007年
7 ;当雕塑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晓晨;叶毓山:雕塑艺术蕴涵强大市场潜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黎霞 王东标;曲阳:打造东方雕塑艺术之都[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10 邹跃进;庄征的雕塑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雅丽;论雕塑的材质美[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2 王馨欣;雕塑艺术传播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张楠;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运用探索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红梅;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中的创新与回望[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裴磊;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曾洁;论公共关系视角下城市雕塑艺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增强;浅谈雕塑艺术中的“虚”[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杨西;环境·形式·意义[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48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24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