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造像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7 19:55
【摘要】: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观音像又是佛教雕塑中最常见的题材。而对于四川地区宋代佛教雕塑是中国佛教雕塑风格形成的关键转折,其中不乏形神兼备的高水平艺术品,四川安岳县石羊镇毗卢洞中水月观音雕塑造像正是这一时期代表,通过研究分析其图像和造型中的形式要素,一方面总结造像的造形特征,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着推断和探索这些造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宗教意义。本文以四川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紫竹式)的雕塑造型为主要对象,运用图像学和形式分析的方法,从水月观音造像的起源、造型特征以及手法、空间表现等几个方面下手,试图找出水月观音造像来源,并进一步探究造型风格背后的形成原因。文章首先总结了毗卢洞水月观音造像在地域和风格上相似或相近的造像遗存,以期了解毗卢洞水月观音造像产生的文化背景,并找到相关具有重要图像学意义的图像资料。文章的第二章试图说明,在全占有图像资料后,将分别对佛菩萨的宝冠、面部相好和身形动态三个部分进行造型特征分析和总结,并对所得的风格特点做进一步的形式分析和风格成因探源。阐明安岳毗卢洞水月观音造像世俗化特点以及风格特点做进一步的形式分析和风格成因探源。最后一章在对这尊造像的整体造像设计理念和空间表现进行全方面分析,透过形式分析我们清晰的看出宋代水月观音像在造像手法上也向着更加多重的方面展开,从而对安岳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总之,本篇文章通过分析水月观音造型形象的外形、内涵、空间及意义等几个方面,研究佛像雕塑风格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对其风格形似分析来探索风格背后观音信仰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315
本文编号:2527996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3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恩培;扶紫yN;;安岳石窟菩萨造像中的冠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2 王家yP;柳本尊与密教[J];宗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3 李官智;简述安岳石窑艺术造像风格[J];四川文物;2000年01期
4 胡文和;四川石窟华严经系统变相的研究[J];敦煌研究;1997年01期
5 陈明光;四川摩岩造像柳本尊化道“十炼图”由来及年代探索[J];四川文物;1996年01期
6 温廷宽;;广元千佛崖简介[J];文物;1961年12期
7 温廷宽;;论大足宝顶石刻的一些特点[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04期
8 曹恒钧;;四川夹江千佛岩造像[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04期
9 吴觉非;;四川仁寿望峨台的摩崖造像[J];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0期
10 陶鸣宽;;四川巴中南龛的摩岩造像[J];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梅格;十个微笑[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和瑞欣;佛教礼拜对象的演变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徐顺智;安岳石窟装饰图案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高一丹;巴蜀佛教石窟群艺术风格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曾繁燕;大足石刻观音造像世俗化图像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7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52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