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雕塑的视觉信息认知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7 22:4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环境景观设计的观念兴起。这些年来我国各大城市无不重视城市景观的塑造,改善城市环境景观已变成市政施政的重要目标,环境雕塑的设计也就被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环境雕塑作为公共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在装饰空间环境,表达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特色方面,在提高城市生存环境品质方面,在传达大众情感理念,共享审美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 我国的环境雕塑建设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当代环境雕塑设计与创作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环境雕塑设计不仅与科学技术、经济相关,而且与人的心理和社会文化联系紧密。设计师(雕塑家)、环境雕塑、观赏者(公众)三者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本文试图将认知心理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引入环境雕塑的探讨中,努力在认知心理学、传播学与环境雕塑设计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各门学科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学科和专业的优势。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寻找环境雕塑与传播学、认知科学和环境心理学的交叉点,并将环境雕塑设计过程看作一个认知传播过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关于环境雕塑现象,通过对环境雕塑的视觉信息要素的分析,探讨了环境雕塑的认知心理和传播要素,研究环境雕塑视觉艺术信息的认知与传播过程。并为环境雕塑的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通过研究为环境雕塑研究带来一些启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环境雕塑,从而丰富环境雕塑的理论内容;试图解决环境雕塑设计与建设的盲目、随意、无序等问题;优化将来的环境雕塑设计,为环境雕塑设计开启新的思路和方法,满足我国环境建设和人们生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
【图文】:
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图1)。图1龙门石窟 Fig.1LongmenGrottoeS 1.2.3.2我国现代环境雕塑的四个阶段中国现代环境雕塑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启蒙与救亡,兼容并蓄的中西观照阶段(1900—1949年)。第二阶段:反映时代服务社会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话语的阶段(1949—1966)。第三阶段:丧失原典的“文革”造神运动阶段(1966—1980年)。第四阶段:转型与繁荣,全方位的多元发展阶段(1980—)。198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1984年刘开渠主持召开了中国历史上首届“全国城市雕塑第一次规划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
在求美于视听诸感知中,首要的便是视觉。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最敏锐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和知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资料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人的活动75阶90%都是由视觉引起。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中最重要的一种,视觉所感知的不是环境的局部,而往往是环境的大部分或全部。视知觉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同时也是一个知觉过程。观看的第一步必须通过眼睛,所以了解人类的眼睛、视网膜和大脑的基本构造,有助于我们研究视觉的原理。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为24Inm,垂直径平均为23In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Inln,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986.48
本文编号:2557513
【图文】:
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图1)。图1龙门石窟 Fig.1LongmenGrottoeS 1.2.3.2我国现代环境雕塑的四个阶段中国现代环境雕塑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启蒙与救亡,兼容并蓄的中西观照阶段(1900—1949年)。第二阶段:反映时代服务社会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话语的阶段(1949—1966)。第三阶段:丧失原典的“文革”造神运动阶段(1966—1980年)。第四阶段:转型与繁荣,全方位的多元发展阶段(1980—)。198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1984年刘开渠主持召开了中国历史上首届“全国城市雕塑第一次规划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
在求美于视听诸感知中,首要的便是视觉。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最敏锐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和知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资料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由视觉器官输入大脑的,人的活动75阶90%都是由视觉引起。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中最重要的一种,视觉所感知的不是环境的局部,而往往是环境的大部分或全部。视知觉不仅仅是一种感觉,同时也是一个知觉过程。观看的第一步必须通过眼睛,所以了解人类的眼睛、视网膜和大脑的基本构造,有助于我们研究视觉的原理。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为24Inm,垂直径平均为23In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Inln,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U986.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英;城市雕塑的价值与价值的实现[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2 聂康才;城市规划中的传播学原理[J];城市问题;2004年06期
3 项金国;雕塑+建筑共创和谐空间[J];城乡建设;2004年10期
4 蔡增斌;反思当代中国公共雕塑[J];东方艺术;2005年07期
5 皮道坚;共在、共享与雕塑艺术的当代性[J];雕塑;2003年01期
6 于俊峰;走在文化的边缘[J];雕塑;2003年02期
7 田清生;城市雕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雕塑;2003年S1期
8 施鸣;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的门面[J];雕塑;2004年03期
9 魏泽崧;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人性化体现[J];雕塑;2004年03期
10 过伟敏 ,王枫;雕塑艺术与城市环境[J];雕塑;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佘雪松;产品传播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57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55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