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残缺的形体到缺失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0-05-23 19:07
【摘要】:雕塑以其三维立体的完整性作为其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雕塑的残损最先来自于历史原因,有人为的破坏,有时间的风化等等。但是在很大一段时间里,甚至现在,很多人依然会把这种残损的、局部的雕塑认为是破落的、不完整的!雕塑大师罗丹说过“只要思想表达到位,形式不必完整”,这就意味着只要雕塑的中心思想或者主体含义可以表达到位,可以不必过于追求形式或者形体上的“完整”。在罗丹浪漫主义美学提出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形体缺失的雕塑另一面美的存在,即“残缺”的美。因为在审美心理上,物象的不完整能够产生比完形更为隐喻的意义,想象空间更大。残缺性形式在现代主义之后上已经得到审美价值的肯定,近年来残缺形式在东西方的雕塑创作中也屡见不鲜。鉴于“残缺”的普遍性的现实存在,“残缺”带来的特殊意义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残缺”在某个层面会使雕塑更加的完整,在当代雕塑创作中,“残缺”介入雕塑创作已成了一个极其有代表性的方向。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即是通过对比艺术家创作的带有形体“残缺”的雕塑作品并探讨其带来的“缺失”的意义。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会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讲“残缺”形式在雕塑创作中成为美的一个过程;第二章主要讲在当代雕塑创作中“残缺”形式的主动应用;第三章主要讲了“残缺”的形式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现实意义,并引伸出社会“缺失”的现状;第四章主要讲了毕业创作《忆》的创作思路以及“残缺”形式在雕塑创作中应用的尝试;第五章为结语。在研究的过程中,论文主要采取了文献阅读、实例调研和分析比较法。在对相关论点的实例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通过论证说明雕塑被动残损到人们主动认识其残缺美并运用到雕塑创作中的必要性,最后m敢幌隆安腥薄倍杂诘贝袼艽醋髦械囊庖寮捌涓嗫赡苄晕侍狻1疚娜衔,

本文编号:2677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677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