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

发布时间:2017-03-30 11:29

  本文关键词: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商周青铜器以其庄重典雅的造型、繁缛富丽的纹饰形成了辉煌灿烂的青铜艺术。有关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在我国有漫长的历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者大多着眼于青铜器的断代、分类、造型、主体纹饰等问题的研究,相比之下对青铜器上动物雕塑的关注似乎还不够。动物题材是商周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于动物雕塑的内容则成为商周青铜器的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文力图将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艺术特征容纳到一个文化的统一体中,通过对一系列青铜器实物资料的分析,探讨商周青铜器上动物雕塑的审美特征,并对其在审美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予以分析。文章首先对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美学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对该时期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法则等进行逐条细化分析,剖析出动物造型与器物所属的位置关系,以及写实性、幻想性动物在商周礼器中的精神性作用和象征地位。接下来在典型地事例分析下,将商至西周每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动物造型逐一详细分析探讨,把五个具体时段进行拆解,一步步梳理出动物造型和审美风格的进程:由商代早期的简单至晚期的华丽,再到西周早中晚期的继承更新变迁,愈发清新秀美等变化,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集群式、多维装饰、反顾法、错位变形等装饰手法。通过一系列比较,得出同一朝代和跨时代青铜动物雕塑造型艺术继承和发展的脉络走向。最后分析总结,结合现象揭示出演变背后的成因和根源,分别是商周先民对祖先神的变化、对宗教色彩的逐渐淡化、人对动物神力渐弱的依赖以及科学技术和制造方法的不断进步等因素。 全文运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文物史料,以考古实物为依据,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由个性归纳共性的方法,得出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旨在探寻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深层涵义,揭示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风格的发展和流变成因,力争为人们了解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开拓一个崭新的视野。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动物雕塑 造型特征 风格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8-9
  • 1.3 研究对象与时空范围9
  • 1.4 主要方法与研究途径9-11
  • 第2章 商周青铜时代的文化背景11-13
  • 2.1 商周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背景11
  • 2.2 商周青铜时代的美学背景11-13
  • 第3章 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13-29
  • 3.1 动物雕塑的题材13-17
  • 3.1.1 幻想性动物13-16
  • 3.1.2 写实性动物16-17
  • 3.2 动物雕塑的表现形式17-22
  • 3.2.1 动物雕塑造型的形式语言17-20
  • 3.2.2 动物雕塑造型与器物的关系20-22
  • 3.3 动物雕塑的艺术法则22-29
  • 3.3.1 线面结合的统一性22-23
  • 3.3.2 夸张概括的装饰性23-24
  • 3.3.3 多种综合的规律性24-29
  • 第4章 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审美演变过程29-43
  • 4.1 商代青铜器动物雕塑的演变过程29-36
  • 4.1.1 简单纯粹的商代早期30-31
  • 4.1.2 厚重华美的商代晚期31-36
  • 4.2 西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演变过程36-43
  • 4.2.1 风格渐变的西周早期36-38
  • 4.2.2 清新秀美的西周中期38-41
  • 4.2.3 承上启下的西周晚期41-43
  • 第5章 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演变根源43-52
  • 5.1 政治、宗教、礼制的变迁43-46
  • 5.1.1 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结合43-44
  • 5.1.2 祖先观念的变化44-45
  • 5.1.3 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45-46
  • 5.2 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46-50
  • 5.2.1 原料开采冶炼46-47
  • 5.2.2 合金技术成分47
  • 5.2.3 铸造加工方法47-50
  • 5.3 艺术规律的深入认识50-52
  • 结语52-54
  • 注释54-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倩;商周青铜器的艺术分析[J];菏泽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沈爱凤;浅论商周青铜器的艺术造型[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3期

3 陈芳;商周青铜器“鼻纹”含义探寻[J];美术观察;2003年05期

4 汤淑君;河南商周青铜器蝉纹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4年06期

5 ;皖南商周青铜器[J];文物;2007年08期

6 周丽华;;商周青铜器装饰的时代精神[J];美与时代;2007年12期

7 马丽华;;商周青铜器徽号文字与纹样共通性初探[J];艺术探索;2009年01期

8 林燕;;江苏地区的商周青铜器研究[J];荣宝斋;2009年03期

9 雷保杰;;商周青铜器的设计艺术[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厚宇;刘振永;;论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正耀;;夏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示踪研究数据库的构建[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小民;温州又发掘商周青铜器[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记者  郭青;省文物局10万元重奖献宝农民[N];陕西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丽娟;围绕“天价国宝”回流的那些事[N];北京日报;2014年

4 卢晓兵;文博产品尽显鹰城文化魅力和底蕴[N];平顶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国斌;国宝“皿方M”即将回湘[N];湖南日报;2014年

6 刘子和 刘茜;青铜古器显神韵[N];中国商报;2002年

7 楼婷;甲骨青铜载丝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2 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耀;商周青铜器浮雕造型艺术特征及其语言形式之嬗变[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2 康艳;山西商周青铜器鸟装饰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孙晓楠;商周青铜器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蒋雯;试论湖南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任雪莉;宝鸡戴家湾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申学国;枞阳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7 周博;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D];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8 肖承风;商周青铜器龙纹艺术试探[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曹巧一;从体觉经验的角度再看商周青铜器及漆器的纹饰与色彩[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雕塑的造型特征及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77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