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3:03

  本文关键词: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四川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精美佛教造像,从南北朝到明清时期都有造型优美且保存较好的精彩造像留存于世,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的新津县观音寺内的彩塑造像就是这众多精彩佛教造像中的一处。 四川省新津县观音寺是始建于南宋时期,,后经损毁,在明代得以重修,现存的毗卢殿和观音殿以及内存彩塑都是明代遗物。寺内彩塑数量众多并且造型精美,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观音殿内的渡海观音壁塑。这处观音壁塑不仅幅面尺寸很大,在众多壁塑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壁塑中主次关系安排合理,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并且在动态安排上与环境因素达成高度一致,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雕塑语言的一处壁塑。壁塑中表现内容丰富、幅面布局合理严谨、人物动态和面貌塑造生动形象,里面既吸收了宋时的佛教雕塑艺术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佛教文化世俗性和“三教合一”的思想因子,在传承经典中又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是中国明代不管是观音造像还是壁塑造像中都是非常突出的经典之作。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的造型语言、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都是建立在壁塑整体造型构思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本文通过对新津县渡海观音壁塑的艺术特征和塑造工艺特点进行剖析和研究,试图解析出观音壁塑中更深层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并且将新津县渡海观音壁塑与同时期和不同时期的观音壁塑进行深入的比较,发掘出其在造型、布局以及造型艺术语言上的独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出壁塑作品所体现出的独特造型观念和审美特点。
【关键词】:观音寺 渡海观音 壁塑 观音造像 艺术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9
  • 第1章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观音殿彩塑9-17
  • 1.1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历史源流及现状9-11
  • 1.2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观音殿渡海观音壁塑造像11-13
  • 1.3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观音殿其它彩塑基本面貌13-17
  • 1.3.1 观音三大士菩萨塑像13-15
  • 1.3.2 五百罗汉塑像15-17
  • 第2章 观音造像艺术背景分析17-23
  • 2.1 观音及“三大士”造像艺术的形成和演变过程17-20
  • 2.2 观音造像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地位20-21
  • 2.3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造像所处的时代与文化环境21-23
  • 第3章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的艺术特征23-29
  • 3.1 渡海观音的构图特点23-24
  • 3.1.1 渡海观音壁塑的构图分布特点23
  • 3.1.2 主次分明突出重点23-24
  • 3.2 动态形体的精彩塑造24-26
  • 3.2.1 渡海观音菩萨的动态空间塑造25
  • 3.2.2 “之”字型造型的运用25-26
  • 3.3 大漆工艺及贴金工艺在造像上的运用26-29
  • 3.3.1 大漆工艺在造像中的运用26-27
  • 3.3.2 贴金工艺和沥粉工艺在造像中的运用27-29
  • 第4章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与其它地区壁塑观音造像对比29-37
  • 4.1 幅面及形体的比较30-31
  • 4.2 罗汉、水面及山石的比较31-33
  • 4.3 面部的比较33-34
  • 4.4 衣纹处理的比较34-37
  • 第5章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的审美价值及传承与保护37-39
  • 5.1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的审美价值37
  • 5.2 四川新津县观音寺彩塑的传承与保护37-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奖及社会评价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修身,孙晓岗;从观音造型谈佛教的中国化[J];敦煌研究;1995年01期

2 戴云亮;;论苏州寺院泥塑罗汉、塑壁及其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周萍;方萍;刘东博;井燕;吴鹏;;大漆在四川新津观音寺泥塑保护修复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1期

4 刘友恒;;消失的瑰宝——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宋代壁塑[J];文物春秋;2006年02期

5 杜平;梁晓丽;;隆兴寺摩尼殿山中观音始塑年代考[J];文物春秋;2007年01期

6 李利安;中国观音文化基本结构解析[J];哲学研究;2000年04期

7 蓝慧龄;;“三大士”造像思想探源[J];五台山研究;201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新津县观音寺渡海观音壁塑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79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