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本文关键词:宝鸡市历史文化的载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雕塑作为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载体,起着画龙点睛,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作用。 宝鸡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明星城市,在城市雕塑的系统构思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本文从对宝鸡悠久历史文化的回溯、发掘为切入点,并通过对在此核心基础上完善宝鸡城市雕塑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 宝鸡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本论文首先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入手,论述了城市雕塑在国内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接着,对宝鸡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进行回顾与梳理,展现宝鸡悠久的文明发展历程,从理论上阐述了城市雕塑的概念与设计原则,并通过对现有宝鸡城市雕塑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表明以历史与文化为表现重点来完善宝鸡城市雕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宝鸡城市雕塑的内涵核心定位在对历史文明传承的展示上。 最后,对宝鸡市城市雕塑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探索与构思。在这一章中撷取了宝鸡漫漫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文明时段进行城市雕塑的规划设计探索,它们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之首的北首岭遗址、中华文明始祖——炎帝故里与姜炎文化、岐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以“天下第一文物”石鼓文为代表的秦文化等。文章详细论述了这四个文明时段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具体例证了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来规划建设宝鸡城市雕塑的思想和方法,并且在系统构思、内容筛选、规划选址、雕塑规模、材质等诸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设想,希望以雕塑的形式定义宝鸡这座文明古城在中华大地上的独特形象,渲染城市的古风新韵,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宝鸡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与卓然气质,承前启后,再续华章。
【关键词】:城市雕塑 历史文化 城市气质 设计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31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绪论9-15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9-10
- 1.2 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12
- 1.5 论文的内容与框架12-15
- 2.宝鸡的古往今来15-23
- 2.1 源远流长的历史15-17
- 2.1.1 文明肇始之初15
- 2.1.2 炎黄文化圣地15-16
- 2.1.3 岐周文明博大精深16
- 2.1.4 雍秦文化承上启下16-17
- 2.1.5 历史文化流传延续17
- 2.2 底蕴深厚的文化17-18
- 2.2.1 历史文化名人17
- 2.2.2 经久不衰的儒道释文化17-18
- 2.2.3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18
- 2.3 今日宝鸡18-23
- 2.3.1 厚积薄发的经济优势18-19
- 2.3.2 蒸蒸日上的文化教育事业19-20
- 2.3.3 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20-21
- 2.3.4 小结21-23
- 3.城市雕塑的概念、原则与宝鸡现状分析23-29
- 3.1 城市雕塑概念的阐述23
- 3.2 城市雕塑的设计原则23-26
- 3.2.1 创造唯一性原则23-24
- 3.2.2 地域文化性原则24-25
- 3.2.3 环境和谐性原则25-26
- 3.3 宝鸡市城市雕塑的现状分析26-29
- 3.3.1 缺乏统一的城市雕塑规划27
- 3.3.2 内容局限单一且雷同外地者多27-28
- 3.3.3 民族历史的地域性文化特征缺失28
- 3.3.4 城市雕塑空间功能的思考28-29
- 4.宝鸡市城市雕塑规划设计部分构想29-59
- 4.1 远古文明——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雕塑30-39
- 4.1.1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31-34
- 4.1.2 渔猎与其他生产活动34-35
- 4.1.3 彩陶文化源头35-37
- 4.1.4 北首岭遗址雕塑设计构想37-39
- 4.2 华夏始祖——炎帝故里雕塑39-46
- 4.2.1 炎帝——农业之神40-41
- 4.2.2 炎帝——医药之神41-42
- 4.2.3 炎帝——原始商贸管理之祖42-43
- 4.2.4 炎帝——弦乐之祖43-44
- 4.2.5 炎帝雕像设计构想44-46
- 4.3 岐周文明——西周文化雕塑46-52
- 4.3.1 传国八百年的周王朝46
- 4.3.2 灿烂辉煌的青铜时代46-48
- 4.3.3 汉字形成的第一个阶段——甲骨文48-49
- 4.3.4 崇尚"德、孝"为先的礼乐文化49-50
- 4.3.5 雕塑方案构想50-52
- 4.4 陈仓石鼓山——秦文明雕塑52-59
- 4.4.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52-53
- 4.4.2 石鼓文的重要贡献53-55
- 4.4.3 汉字发展的重要拐点55
- 4.4.4 雕塑方案构想55-59
- 5.结束语59-61
- 致谢61-63
- 参考文献63-65
- 图表来源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林崇华;孙立伟;;试论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J];大家;2011年16期
2 付明翔;;中国城市雕塑浅论[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3 郅敏;吴为山;;提高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吴为山访谈[J];美术观察;2011年07期
4 李秋焘;;铜仁城市雕塑建设之我见[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曾志贤;;浅谈城市雕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湘潮(下半月);2011年06期
6 袁焱萍;;中国语境下的西方音乐——读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有感[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7 陈钰汀;;浅析影响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发展的因素——以长沙城市雕塑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8 郑先觉;孙兰;;由青年毛泽东雕像引发对湖南雕塑发展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9 李鹏克;吴新;;秦皇岛城市雕塑规划探讨[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10 郭维阳;;新疆城市雕塑艺术中的区域文化[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邦;;从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北京市公共艺术建设机制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2 马军;;被规划师遗忘的角落——谈城市雕塑的规划[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3 和红星;;城市雕塑贵在“画龙点睛”展现“文化特色”[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岩;;关于济南城市雕塑建设的几点思考[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曾军;;“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关于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于美成;;黑龙江美术两题[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9 王宗琥;;也谈白银世纪[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生滨;;郭沫若自传散文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瑞权;城市雕塑价值该如何确定[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超;城市雕塑:请手下留情[N];宁夏日报;2005年
3 刘枫;城市雕塑切莫“画蛇添足”[N];新疆日报(汉);2005年
4 记者 桂榕 夏晓;首届全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在昌举行[N];江西日报;2008年
5 李钢;让城市雕塑奏响和谐华美的乐章[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蔡成刚;应对城市雕塑实施评级分级保护[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乔雯;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正式开评[N];消费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迎;“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开始评选[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王翔;围绕山水、环保、绿色做文章[N];淮南日报;2009年
10 张晓燕 杨青;让城市雕塑为宝鸡旅游打高分[N];宝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宝钢;当代城市雕塑建设评价机制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李明明;感知的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段莉萍;后期“西昆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郑艳玲;钟惺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铁安;蒙古民间魔法故事类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晖;宝鸡市历史文化的载体[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帆;长株潭城市雕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戚家海;体制与创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王兴亮;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城市雕塑创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郭建伟;苏州市城市雕塑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亚彬;城市雕塑的文化传播功能浅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文涵;太原市中心城区城市雕塑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钟家立;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陈建华;浅谈衡量城市雕塑优劣的因素及其引申[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袁海雷;历史文化名城城市雕塑特色性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宝鸡市历史文化的载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9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