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基于“园游”式雕塑陈列的展示——“尚熹雕塑艺术馆”设计谈

发布时间:2021-07-05 13:17
  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雕塑艺术的风格与形态趋于多元化,同时也为雕塑作品与雕塑陈列空间的对话与碰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集中展示雕塑作品的美术馆,展示空间在服务于每一个雕塑作品的基础上,组织和串联空间序列,增强空间的叙事性和体验感,是营造展示空间的基调和烘托雕塑作品整体意蕴的关键所在。笔者以自己设计的"尚熹雕塑艺术馆"为例,通过塑造"园游"式体验,浅议空间尺度、行进运动与雕塑展示的互动联系,以及视建筑、景观与艺术为一体的空间环境观。 

【文章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8,(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园游”式雕塑陈列的展示——“尚熹雕塑艺术馆”设计谈


艺术馆场院,2016年76--

内院,原状,基地,雕塑艺术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1摘要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雕塑艺术的风格与形态趋于多元化,同时也为雕塑作品与雕塑陈列空间的对话与碰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集中展示雕塑作品的美术馆,展示空间在服务于每一个雕塑作品的基础上,组织和串联空间序列,增强空间的叙事性和体验感,是营造展示空间的基调和烘托雕塑作品整体意蕴的关键所在。笔者以自己设计的“尚熹雕塑艺术馆”为例,通过塑造“园游”式体验,浅议空间尺度、行进运动与雕塑展示的互动联系,以及视建筑、景观与艺术为一体的空间环境观。关键词建筑景观雕塑艺术空间体验雕塑作品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陈列?现实的案例给出了很多答案,其中既有金贝尔美术馆中雕塑位于拱顶缝隙投射下的线性顶光之中,又有库伦雕塑公园(CullenSculptureGarden)中雕塑位于各具形态的清水混凝土背景墙之前,也有野口勇花园(NoguchiGarden)中以雕塑的形象创造景观元素等的成功案例,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设计师的目的都是为各个艺术作品提供适宜的展示环境。如今当代艺术的发展,使得雕塑艺术的风格与形态趋于多元化,同时为雕塑作品与雕塑陈列空间的对话与碰撞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除此之外,作为集中展示雕塑作品的美术馆,展示空间在服务于每一个雕塑作品的基础上,组织和串联空间序列,增强空间的叙事性和体验感,是营造展示空间的基调,烘托雕塑作品整体意蕴的关键所在。以笔者设计的“尚熹雕塑艺术馆”为例,通过塑造“园游”式体验,浅议空间尺度、行进运动与雕塑展示的互动联系,

红曲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1图8《红曲别针》,2016年12米,东西进深4.5米,建筑面积63平方米;院落部分作为室外陈列区,面积376平方米,占基地面积的六成(图2、图3)。二、服务于雕塑的设计雕塑的个性是千变万化的,展示的空间应配合不同的雕塑个性,尽量避免千篇一律;作为一个艺术馆,展示空间是一个整体,如何组织主空间与子空间,使之成为流畅而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并归纳于主体的意蕴之中,则是展示空间的要旨。具体说来,这包含了光线、空间尺寸、材料元素、流线组织、景观烘托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设计方案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共提供了超过五十个雕塑展位,无论是宏观的建筑和景观布局,还是微观的一砖一瓦,都为了一个目的:提供多元而且闲适的雕塑展示空间(图4)。室内:北侧主展厅,除原有的正房和偏房之外,特意在正房南侧设计了阳光廊,以此作为室内外的过渡,这便形成了从南到北三个具有不同光线特质的空间:南侧阳光廊的玻璃幕墙使阳光从西、南、东三个方向透进展厅,空间明亮而富有光影变化,为雕塑提供高强度的侧光,适于几何关系明确的雕塑作品;中间的正房屋顶开有朝南的天窗,并接收来自阳光廊的漫反射光,加之从地面到天花板的纯白环境,展厅整体纯净而中立,为雕塑提供侧光与顶光,适于色彩和体量较为厚重的雕塑作品;北侧偏房相对封闭,唯一的光线是屋顶朝北的天窗进入,空间较暗,为雕塑提供顶光,可结合用点式光源来展示小尺寸的雕塑作品。室外:将场院视为阳


本文编号:3266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66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