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空间雕塑语言探索
本文关键词:负空间雕塑语言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艺术几乎包容了一切的艺术形式,它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理念的发展、人们思维模式的进步,当代艺术也随之诞生出了爆炸性的火花。通过不断的反叛、不断的革新,当代艺术从立体主义到抽象艺术,从达达主义到观念艺术,从波普艺术到偶发艺术、直到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各种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媒介、思潮、观念统统涌入到了艺术创作中,艺术彻底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艺术创作中的理念以及对空间的认识程度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介于这种情形之下对于负空间雕塑语言的深入、系统探索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具有广泛意义。 艺术发展到今天大约有两百万年的历史,静观其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艺术史是在不断的反叛与革新中发展的。这种精神带给我们的是不断创新的经验,在这些新的实验中摸索那些模糊不清的规律,探索那条还没有完全开辟出来的道路,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发展到现在,空间语言表达方式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也体现的千姿百态。这些无限的可能为我们的创作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方式,其中负空间语言所起的作用不可低诂。 本文将从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挖掘和探索负空间在雕塑语言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负空间的研究与探索,直到现在似乎还没有人对其进行过深入、透彻的剖析。结合平时的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打开一扇窗,为以后的创作添一份色彩,为以后的空间美学开辟一条小径。
【关键词】:负空间 当代美术 雕塑语言 空间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05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导论—空间语言的现状分析11-13
- 1.1 中国现当代雕塑现状分析11
- 1.2 当代空间视野11-12
- 1.3 文章研究的主要方法12-13
- 第二章 传统雕塑艺术中的“空间”13-18
- 2.1 负空间的划定13-14
- 2.2 古代雕塑的“负”14-15
- 2.2.1 遗迹14-15
- 2.2.2 非、美洲负形态的追溯15
- 2.3 继承发展15-16
- 2.4 小结16-18
- 第三章 空间形态在现代雕塑中的发展18-24
- 3.1 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18-20
- 3.1.1 体量感的解构18-19
- 3.1.2 空间中的正与负19-20
- 3.2 极简的空间形态20-21
- 3.2.1 极简的艺术理念20
- 3.2.2 极简艺术形态20-21
- 3.3 空间语言的延伸21-22
- 3.3.1 大地艺术21
- 3.3.2 波普 空间21-22
- 3.4 雕塑的能动形式22-23
- 3.4.1 能源的力量22-23
- 3.4.2 雕塑中的机械原理23
- 3.5 小结23-24
- 第四章 当代的负空间潮流24-28
- 4.1 空间媒介中的光、影24-25
- 4.2 时间在雕塑作品中的运用25-27
- 4.3 语言媒介的转向27
- 4.4 小结27-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0
- 附录30-3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8-39
- 致谢39-40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0-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辛艺华,罗彬;从武陵家具木雕艺术的风格看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耿涛;静观游移与共存——梅洛-庞蒂对胡塞尔“内在视域”概念的完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张震;;虚无的美学:本体、价值与方法——萨特虚无论美学的基本架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屈茂稳,田新民,李国填,闫颖;独具魅力的乾陵旅游地学资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吕太锋 ,王庆斌;化妆品容器设计中雕塑语言的运用[J];中国包装;2004年06期
6 谢丽娟;;从古埃及“正面律”到立体派风格看图式与精神的演进[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2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3 唐开军;家具风格的形成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4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胡小安;虚拟技术若干哲学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8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朗然;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D];中南林学院;2005年
2 庄振;传统庭院室外人居环境研究(中国北方)[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钟希敏;麦金托什设计思想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赖慧蓉;王受之现代设计史论研究[D];武汉科技学院;2007年
5 冯晓冉;生活方式影响下的服装流行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岩;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8 周宇峰;西方写实绘画中的观看模式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炼;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毫纤之内——汉代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陈蕾;绘画动静观[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负空间雕塑语言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