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缺失形体”的审美在具象雕塑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1-07-21 19:48
  现代多种领域与艺术的融合,使得人们在新时代的艺术审美趣味涉及更加宽泛的领域。伴随着艺术理论的发展,艺术家在创作上尝试着越来越多样的形式。“缺失形体”作为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将围绕具象雕塑,就缺失的形体这一艺术家主动的创作手段,从历史发展、美的机制、审美心理、艺术家精神性和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等角度展开论述。缺失形体在社会、思想、创作行为的解放和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可行性。缺失的美感一是由认知价值通过想象力和情感转化为美的体验;二是由作品内、外部关系,形体节奏和韵律传达的形体美;三是形体正、负形式和形式美规律表现的形式美。格式塔心理学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缺失形体的美感如何作用于人的审美经验。缺失手段的行使,亦是被人的怀旧、反叛两股精神意识所驱动。最后,我通过例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分析缺失的形体在具象雕塑中的存在方式、视觉效果和观念承载。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缺失形体”的审美在具象雕塑中的运用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图,色雷斯,图片


3第二节“缺失形体”——“残缺”的继承和发展雕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在人类历史上早有萌芽。无论是从还是延续性或者是保存性来看,雕塑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相对永久的艺术。雕塑作品保存的完整度,和其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雕塑不论采用哪种材料制作,都无法绝对完整地经受时间的洗礼。现今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的雕塑,多半伴随着残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图1-1)、《萨莫色雷斯奈姬像》(图1-2)、《命运三女神》(图1-3)等,这些残缺的雕塑,在被人们修复之后,使人们受到震撼的不仅仅是时代和历史的意义,似乎也能经得起艺术眼光的审视。雕塑中“残缺的形体”,其本身的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残缺的古希腊雕塑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在这部作品中的爱神形象,失去了双臂,但是并不影响雕塑整体的美,无论是背部、腰部还是腿部的线条,都完整而流畅,将女性的柔美体现的淋漓尽致,雕塑作品中的维纳斯柔和内敛,裙子的褶皱也是恰到好处,不少人在解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说,即使维纳斯有了双臂,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人类艺术早有“缺失”,最早发现的具有“缺失的形体”特征的具象雕塑作品,目前公认的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图1-4),这尊小雕像被发现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山洞中,小臂和脚都有一定的缺失。中国也有类似特征的雕塑出土,如甘肃礼县高寺头仰图1-1《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图片来自网络图1-2《萨莫色雷斯奈姬像》图片来自网络图1-3《命运三女神》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图,图片,维纳斯,作品


3第二节“缺失形体”——“残缺”的继承和发展雕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在人类历史上早有萌芽。无论是从还是延续性或者是保存性来看,雕塑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相对永久的艺术。雕塑作品保存的完整度,和其材料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雕塑不论采用哪种材料制作,都无法绝对完整地经受时间的洗礼。现今保存下来的古希腊的雕塑,多半伴随着残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图1-1)、《萨莫色雷斯奈姬像》(图1-2)、《命运三女神》(图1-3)等,这些残缺的雕塑,在被人们修复之后,使人们受到震撼的不仅仅是时代和历史的意义,似乎也能经得起艺术眼光的审视。雕塑中“残缺的形体”,其本身的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残缺的古希腊雕塑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在这部作品中的爱神形象,失去了双臂,但是并不影响雕塑整体的美,无论是背部、腰部还是腿部的线条,都完整而流畅,将女性的柔美体现的淋漓尽致,雕塑作品中的维纳斯柔和内敛,裙子的褶皱也是恰到好处,不少人在解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说,即使维纳斯有了双臂,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人类艺术早有“缺失”,最早发现的具有“缺失的形体”特征的具象雕塑作品,目前公认的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图1-4),这尊小雕像被发现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伦道夫山洞中,小臂和脚都有一定的缺失。中国也有类似特征的雕塑出土,如甘肃礼县高寺头仰图1-1《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图片来自网络图1-2《萨莫色雷斯奈姬像》图片来自网络图1-3《命运三女神》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分析美学关于艺术认知价值的讨论[J]. 刘笑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2]试论雕塑的“残缺美”[J]. 石村.  西北美术. 1991(03)
[3]试论“形体学”[J]. 钱绍武.  美术研究. 1988(02)

硕士论文
[1]雕塑的残缺与残缺的雕塑[D]. 李成俊.中央美术学院 2018
[2]残缺的形体到缺失的意义[D]. 彭阳.四川美术学院 2018
[3]视觉艺术中残缺的审美价值[D]. 何烛明.四川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95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95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