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探索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

发布时间:2021-07-22 09:20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相濡以沫,互相汲取,艺术的发展呈现多样性,科技革新以及文化的欣欣向荣为现代艺术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平台。本文旨在探讨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通过对著作、期刊文献的整理归纳,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历史的角度诠释意象的发展以及意象性在古今雕塑中的运用。对金属焊接、金属材料以及金属焊接雕塑进行介绍,从雕塑家和个人创作两个方面论证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举例林岗、钟志源、陈庭诗、焦兴涛四位雕塑家来阐明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是如何体现的,由自己的创作思路及过程来探讨金属焊接雕塑与意象性结合,最后总结金属焊接雕塑意象性表达的意义。探索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出现在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时代环境下,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西方金属焊接语言的呈现,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探索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


《人物御龙图》

说唱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历史的年轮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数千年的洗涤,诞生了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在艺术的各个领域里开花结果,并不断起着画龙点睛、举足轻重的作用。“意象”作为重要的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与具象和抽象不同,艺术家更注重表现其内在的精神特质,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精神寄托和含蕴,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以及原始部落的岩画,例如:大麦地岩画、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流域的彩陶等。随后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图1-1)、西汉时期出土的T型帛画等都不同程度的散发着意象的气息。在雕塑中,如汉代的《马踏匈奴》、《击鼓说唱俑》(图1-2)、唐代侍女题材的雕塑等等都是反映中国意象性的典型代表。“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与灵魂,在雕塑的发展中从未缺席。图1-1《人物御龙图》图1-2《击鼓说唱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们不断寻求更贴合时代背景更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材料和方式,用金属作为直接创作的材料是现代金属雕塑的一个独有特质。金属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本身具有一些微妙的意义与性格,更能体现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表达。随着现代工艺的应用,金属材料更容易表达出它独特的优势和空间。金属焊接雕塑其运用焊接的技术(图1-3),将金属材料直接制作出雕塑的体量和空间,可根据创作者当下的感受和审美思想进行直接创作,不经意间的发挥也许创造惊人的效果。虽诞生于西方背景下,但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我们需重新审视,创作属于我们自身文化的作品。用金属焊接雕塑表达中国的意象性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课题研究,金属,意象性,意义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2图1-3金属焊接第二节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意在探讨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用发展的眼光通过对著作、期刊文献的整理归纳,梳理金属焊接雕塑意象性作品案例,基于创作结合自己的作品来探究金属焊接雕塑与意象性的结合并表达自己的创作体会、感悟,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意义。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出现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与时代环境下,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西方金属焊接方式的呈现。与西方的抽象性表达不同,中国的意象性表达更偏于感性化。金属焊接雕塑与意象性的结合,是西方技术在中国的延伸,当下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得中国的雕塑艺术多姿多彩,中国雕塑想有更长久的发展,对于西方文化的优点要借鉴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保留自己的文化精神,金属焊接作为西方雕塑手段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表达中国性的东西就愈发重要。从当下金属焊接雕塑的发展来看,虽然金属焊接雕塑表达意象性的作品有很多,但与之对应的理论依据却依然匮乏,这也是我将金属焊接雕塑的意象性表达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试论20世纪两岸现代金属雕塑发展[D]. 施承泽.中国美术学院 2015

硕士论文
[1]论李商隐诗歌的意境创造[D]. 曹晶晶.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当代金属雕塑创作的艺术形式特征研究[D]. 段宝柱.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3]废弃的工业现成品在雕塑中的应用[D]. 郑铁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焊接技术与金属直接雕塑制作中的应用[D]. 尹刚.中央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296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296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