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拉坯工艺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02:15
  从原始社会人类取土塑形,经过烘烤变成坚硬的陶制品发展至今,陶瓷制坯工艺的日趋丰富精湛,经历了从手制、模制、轮制再到现代化共工业机械制造的慢长过程。历史上拉坯工艺在陶瓷制坯工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拉坯工艺采用的是离心力原理,通过轮盘旋转、双手内外配合制作出正圆的器皿。这种成型方法一直是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使得陶瓷生产器形日趋规范,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在现代艺术中,拉坯工艺不仅在陶瓷艺术创作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雕塑,甚至是公共艺术、装置造型艺术等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西方“现代陶艺”运动兴起,涌现了一批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的艺术家。他们不再拘泥于陶瓷这一个单独的艺术领域,而是把陶瓷工艺在整个现代艺术领域进行融合创新实验。他们用陶瓷的语言去进行雕塑创作,在雕塑艺术中再次展现了陶瓷特有的泥与火的艺术。20世纪80年以后,中国现代艺术开始受艺术全球化的影响,开启了对传统工艺进行再创作的高潮。陶瓷工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本文通过对拉坯工艺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整理,介绍了拉坯工艺的演变过程、造型与装饰语言,研究探讨陶瓷拉坯工艺在现代雕塑创作... 

【文章来源】: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拉坯工艺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古老编蓝“盘圈”术Fig.2.1AncientbasketmakingFAndcoiling

拉坯工艺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盘圈在制陶中的应用Fig.2.2Theapplicationofdiseringinpotterymaking

大地,坯体


是漫长的。修坯在古代称之为“利坯”或“旋坯”。将需要修整的坯体放置在利坯桶上,找到重心使用修坯工具,随着旋转进行旋削。由于泥料性质的不同修坯分为干修与湿修,干燥以后硬度高,多采用湿润状态下修整。干燥后坯体硬度偏低,多采用干坯状态下修坯。在拉坯工艺出现以前人们都是使用手制法,手制可分为泥条筑成法、泥片贴筑法、捏塑法。其泥条盘筑法为拉坯工艺奠定了基矗泥条盘筑法是通过采用泥条来成型制作器皿,在新时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前期的都在使用泥条筑成法,从其器皿底部与器壁的纹路(图2.3),可以推测出当时坯体的成型和修整是在无轴的垫板上进行制作完成的(图2.4)。图2.3大地湾三足器底部图2.4大地湾三足罐俯视图Fig.2.3BottomofDadiwantripodFig.2.4Dadiwantripodjar据考古发现,在大约公元前5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帽式”陶转盘的出土,使人类开始使用慢轮进行坯体制作,逐渐发展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大溪文化晚期1、崧泽文化晚期2、快轮拉坯工艺的出现。大约公元2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制作的蛋壳黑陶表明快轮制陶发展到了顶峰,春秋以后快轮1大溪文化始于公元前4400—3300年,位于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主要以圈足器、鼓形器、三足盘为主。2崧泽文化始于公元前3300年,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器形主要以鼎、罐、陶甗、壶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仰韶文化慢轮制陶技术的研究[J]. 李仰松.  考古. 1990(12)



本文编号:3310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310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