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浅谈心理学与雕塑创作

发布时间:2017-04-28 16:10

  本文关键词:浅谈心理学与雕塑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雕塑创作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诣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雕塑家以及雕塑家的作品,并通过具体的举例论证,进一步阐释心理学对于我们雕塑学习的重要性,,以使我们能够更好的进行雕塑的艺术创作。 我认为人的思维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体,因此它是富有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和内心的思维方式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可以说只要有人参与的客观活动就会有心理学相应的去产生相关的影响。所以说心理学的知识与艺术,与雕塑是密不可分的。 在论文的第一章中,我先解释了一下心理学的相关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知识。在第二章中,为了更方便的说明心理学与雕塑创作之间的关联,在论文中进行举例,如两幅儿童画的心里分析和雕塑家贾科梅蒂与艺术家达利的例子,结合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如贾科梅蒂的心理因素对于贾科梅蒂本人雕塑创作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去世,友人的离世,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经历等等在年轻的雕塑家贾科梅蒂心理埋下了一个个心结,所以艺术家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也大多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恐惧,孤独与死亡的相关内容的。在第三章中,这也是论文的最后一章,我有心理学的原理与我平时的创作相结合,进一步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理学 雕塑 雕塑创作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04
【目录】:
  • 提要5-6
  • Abstract6-8
  • 导言8-9
  • 第一章 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法9-11
  • 1.1 心理学的基本定义9
  • 1.2 精神分析学9-11
  • 1.2.1 人格理论9-10
  • 1.2.2 潜意识理论10
  • 1.2.3 释梦理论10-11
  • 第二章 精神分析法在雕塑创作中的具体应用11-22
  • 2.1 图画作品的心理解释11-12
  • 2.2 佛洛依德《梦的解析》中关于物体的象征问题12
  • 2.2.1 现代心理学书籍提到的一些象征符号12
  • 2.3 用精神分析法分析雕塑作品12-22
  • 2.3.1 精神分析法在贾科梅蒂雕塑作品中的应用12-18
  • 2.3.2 达利的雕塑作品的心理表现18-22
  • 第三章 我的雕塑创作分析22-25
  • 3.1 《小孩与鹿》中的俄底浦斯情结22-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英;;浅析弗罗姆释梦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徐珊珊;;剖析威利·罗曼悲剧命运的必然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张剑锋;;《麦克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试论作为弑君共谋的班柯[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高慎涛;;论温庭筠词中的阻隔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袁媛;;欲望观对于现代人的内在价值[J];才智;2008年07期

6 许绮;;《贵人 女人 小人》中梦的解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曾景婷;;“镜像理论”关照下影像维度的他者认同与自我重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张一玮;梦的心理过程与文学创作心理过程比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向学力;梦的发生及其道德意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王连弟;孙东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读[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凤香;黄帝内经梦象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陈玉珊;论海外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6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黎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新民;“人”的出场与嬗变—近20年来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9 周春霞;红色经典的文本张力与生产机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雪垠;着装意象审美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敏;精神分析理论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婧;柴科夫斯基音乐中的悲剧性再探[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传奇;弗洛姆人学思想探本[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丽姿;端木蕻良与《红楼梦》[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宏;论《情史》的“情”与“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青峰;曹禺与奥尼尔戏剧“家”的主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王晶晶;观看之道—精神分析对艺术的探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蔡玮;论严歌苓创作的悲剧内涵[D];宁波大学;2009年

9 金永铮;梦境的审美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烨;论布尔加科夫作品中的“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浅谈心理学与雕塑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33112.html

上一篇:寓“意”于色  
下一篇:天平样式的形成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