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的堆积
发布时间:2017-04-29 17:01
本文关键词:碎片的堆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泛雕塑”是这两年来中国艺术圈说的比较多的一个概念。随着社会艺术空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雕塑语义与雕塑涵盖范围的不断拓展由原来的兴奋转向理性地思考。“泛雕塑”的界限究竟在哪?“非雕塑”、“超雕塑”还属不属于雕塑范畴?如果属于该如何编入系统?如果不属于又该如何对这一类型艺术进行定位? 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从现当代人们观念的变迁导致雕塑材料的发展出发,对“泛雕塑材料”现象进行整理。并不期待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只想摆出一定的事实与部分作者的主观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问题的解决尽一份绵薄之力。 “泛雕塑材料”现象的产生,简单地说这是因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社会哲学发生分裂,艺术界活跃的思想运动使艺术家由专注于技术层面的专业人士转变成“上帝死后”人类精神的代言人。由于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形式美感对现代观念表达的诉求,现当代的“泛雕塑材料”现象就在这种情况下突显出来。在这种现象中,广义雕塑的空间概念已不仅仅按物体占用三维的体积来计算,还包括人或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范围,甚至还包括科技虚拟的空间。雕塑材料也不是一些传统的硬质实体材料而已,各种声、光、电、化工材料,各种现成品、废品、生物、自然物,还有各种抽象的概念、人的观念操作行为以及时间的演变过程都被现当代宽泛的雕塑材料涵盖在内。 其实“泛雕塑材料”现象对社会也并无害处。材料范围的拓展会增加人们对雕塑艺术的理解,并给雕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可能性;雕塑能够走向全社会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和精神修养。在这种“泛化”运动中,有害的是对优秀传统的忽视、“泛滥”导致水准的降低、以及一味追求社会公众口味的浮躁创作心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当代“泛雕塑”现象表面沧海横流,其实却是有着深刻内在统一性的整体,也许我们可以放任万物去自由发展和双手互博,因为我们把历史叙述成什么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会影响未来所呈现出的面貌。无论如何,现在宣判“泛雕塑材料”的死期肯定为时过早。我们可以把“泛”或“非”雕塑材料定位为“传统”雕塑材料的延展,但不要在确定雕塑空间的边界之前否定这些新的材料理念与传统雕塑材料的血缘关系。
【关键词】:泛雕塑 泛雕塑材料 非雕塑材料 雕塑空间 扩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30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变革的起始9-11
- 1.1 概括原始艺术的材料特征9
- 1.2 雕塑材料在古代由丰富走向专业9
- 1.3 对传统雕塑材料专业化的反叛9-11
- 第2章 盘点现当代美学背后的“泛雕塑材料”现象11-34
- 2.1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斗争下的泛雕塑材料现象12-23
- 2.1.1 科学崇拜观念对雕塑材料发展的影响12-19
- 2.1.2 人文精神理念对雕塑材料发展的影响19-23
- 2.2 对材料的语言含义进行研究时,“泛雕塑材料”范围由实物走向概念23-27
- 2.2.1 各种材料的语言含义被艺术家关注23-25
- 2.2.2 文字成为一种艺术材料25-27
- 2.3 雕塑空间概念的扩大意味着“泛雕塑材料”延展为“非雕塑材料”27-32
- 2.3.1 观念成为一种雕塑材料27-30
- 2.3.2 时间成为一种雕塑材料30-31
- 2.3.3 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争夺雕塑空间31-32
- 2.4 本章小结32-34
- 第3章 “泛雕塑材料”现象繁荣背后的悖论34-37
- 3.1 “泛雕塑材料”现象具有游离性34
- 3.2 “泛雕塑材料”现象的出现是艺术门类混杂的折衷34
- 3.3 雕塑家身份的转换引发架上雕塑写实技巧被淡化34-35
- 3.4 材料成了主角,艺术家观念被强化,但个体间个性风格区别被淡化35
- 3.5 对成功的追逐是“泛雕塑材料”表现出繁荣的另一个原因35-37
- 第4章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滕小松;;文化开放形势下的“泛雕塑”[J];雕塑;2007年02期
2 安德鲁·考西 ,芷子;当代雕塑(3)[J];世界美术;200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碎片的堆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3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