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2:00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建筑是东方所独具的文化和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建筑最初的实用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从来也没有脱离过人们。作为中国文化典型的物质载体,中国建筑透射出了壮丽的哲学精神和严肃的伦理思想,并以浓厚与深沉的历史感,向世界表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其中的构成部分——建筑装饰木雕,则又以高超的艺术性为建筑增添了别样的光彩,无论是对内容题材的选择,还是雕梁画栋的艺术追求,其在建筑发展史中的位置都是无可替代的。 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木雕作为研究,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进展,很多具有原生态文化的古迹正在消亡,虽说是历史的必然,但人为加速这一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遗憾。为了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将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作为了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和资料查询法。研究传统建筑装饰木雕,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其艺术性上,另一个是从其社会性上。在审美特征、造型规律等艺术特征研究基础上,对其传统文化背景,诸如社会环境、审美心理、民俗观念等生态环境也予以重视。从社会学的角度,从文化存在的内涵、社会生活的内涵来深入考察和研究。 建筑装饰木雕是附属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珍品,与中华文化所造就的认识与思维方式是分不开,依附于建筑实体,建筑装饰木雕紧紧结合木构架原则和各构件造型,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来量材加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作为文化而存在,它是一种文明的符号,具有深刻的形象内涵和文化表征。作为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它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和风俗观念等,同时也成为塑造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格调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 论文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与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木构件和装饰雕刻,以及建筑装饰木雕的题材和吉祥寓意等几个方面,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木雕的艺术特色。透过它们我们能窥见华夏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生态环境、文化和风俗所塑造的人文景象。
【关键词】:传统建筑 装饰木雕 吉祥寓意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14.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引言10-12
  • 1.1 选题由来10
  • 1.2 研究背景10-11
  • 1.3 选题意义11-12
  • 第2章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与发展12-17
  • 2.1 传统民居的发展12-14
  • 2.2 传统民居的形式14-17
  • 2.2.1 院落式民居14-15
  • 2.2.2 楼居式民居15-17
  • 第3章 传统民居建筑木构件与装饰木雕艺术17-22
  • 3.1 建筑木雕历史渊源17-18
  • 3.2 建筑木雕分类18
  • 3.3 梁的雕饰18-19
  • 3.4 枋的雕饰19
  • 3.5 檩的雕饰19
  • 3.6 柱的雕饰19-20
  • 3.7 栏杆的雕饰20
  • 3.8 挂落的雕饰20
  • 3.9 斗h1的雕饰20-21
  • 3.10 雀替的雕饰21
  • 3.11 撑h1的雕饰21
  • 3.12 门窗的雕饰21-22
  • 第4章 传统民居装饰木雕的题材与吉祥寓意22-33
  • 4.1 建筑装饰木雕的题材22-25
  • 4.2 建筑装饰木雕的图案25-27
  • 4.3 传统建筑装饰木雕的吉祥寓意27-33
  • 第5章 传统民居装饰木雕的工具与技艺33-41
  • 5.1 建筑装饰木雕的工具33-35
  • 5.2 建筑装饰木雕的技艺35-39
  • 5.3 建筑装饰木雕的雕刻工序39-41
  • 第6章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的地域分布及特征41-50
  • 6.1 山西民居建筑装饰木雕41-43
  • 6.2 安徽民居建筑装饰木雕43-45
  • 6.3 广东传统建筑装饰木雕45-46
  • 6.4 浙江传统建筑装饰木雕46-48
  • 6.5 四川传统建筑装饰木雕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2
  • 致谢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雍鹏;;陕南传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孟卫东;;徽商对徽州木雕性格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商宏宽;“广义风水论”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秦红岭;“无言的教化者”与“会说话的建筑”——关于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6 李强;;凤翔彩绘泥塑的民俗文化内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洪娟;;南通长牌的艺术文化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金科;;传统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7年08期

9 祝后华;;民间美术图形在包装审美心理中的建构[J];包装工程;2009年02期

10 潘云;;民间包装中自然材料的特性分析[J];包装工程;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田闯;;天子大酒店186建筑设计的伦理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赵唯;;浅析面具在两汉时期的功能及应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修平;;青海土族“纳顿”傩戏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孙媛;;时尚新派——植物染色面面观[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金科;;传统民间美术与包装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冯志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帆;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再探[D];清华大学;2010年

6 陈高明;和实生物[D];天津大学;2011年

7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高静;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邵晓峰;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铁军;江南古桥文化与地域环境关联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别淑花;剪纸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俭;论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胡南;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智永;曲阜孔庙建筑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一然;彝族漆器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田硕;审美体验与解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宁;楚雄彝族服饰特点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刀青原;阿昌族户撒刀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40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