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材质的快速演变及对现当代雕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04 12:15
本文关键词:浅谈材质的快速演变及对现当代雕塑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雕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依托着物质材质而存在的,雕塑的形式内容都是通过各种被用于雕塑创作的物质材质所呈现出来的。材质是雕塑作品产生的媒材基础,两者永远都不可分割。而永远注定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它们之间就必定会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于雕塑材质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概述,明确雕塑材质从远古时期开始,到现当代时期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演变的阶段。然后着重分析论证材质如此的快速演变给现当代雕塑带来的一些影响。最后将列举论证了的这些影响作为我们今后艺术创作中的参考与启示进行分析解读。文章不仅是对雕塑材质发展由平稳到快速的介绍,更是强调材质的快速演变所产生影响在今后创作中对我们的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在第一章对雕塑材质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概述。从艺术发展本身的促进作用和现代工业革新的拖动作用这两个方面来介绍材质发展演变的过程。作为艺术发展本身而言,在西方艺术进程中雕塑材质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主义来临前材质的被次要化,发展演变相对平稳缓慢;现代主义兴起时材质的地位被重新确立凸显,进入到一个突然加速发展的阶段;紧接着的后现代主义使材质的演变更加快速宽泛,并具有了相对独立的艺术性。在中国的传统艺术领域里,雕塑材质则一直呈现规矩平稳的发展,只是到西方新的艺术思想进入中国后才同样变得马不停蹄。从现当代工业革新的角度来看,那的确是实打实的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变的新材质与各式各样新的加工运用技术。正是受这两方面的促进作用,材质发展才正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演变的新阶段。 在本文接下来的四个章节里面则着重论述了这种材质的快速演变对现当代雕塑带来的影响与作用。这样的影响很多,有的也很细微。我在文中主要谈到了四个我所能认识到的影响。一方面是快速演变使材质变得多变且丰富,这样就为“泛雕塑”时代的来临提供了重要的媒材条件,从而使现当代雕塑呈现出了材质特点繁多的艺术形式,如装置艺术、公共艺术、现成品雕塑、集合艺术、包裹艺术、大地艺术、数字雕塑、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等。它们都运用各自特点鲜明的材质进行创作,都能被纳入现当代雕塑的范畴,这是现当代雕塑的界定标准变得越发模糊。第二点就是在材质这样快速多变的今天,我们雕塑家在创作之前都会思量一下,要表现什么观念内容或是用什么材质去做。其实两者不分轻重,所以在这样的影响下,可以相对的把艺术家们分为重思想表达和重材质探寻两个大的群体。第三就是材质快速演变使现当代雕塑包含众多的艺术形式和层次不断的新材质作品,这使得现当代雕塑更加适合当下社会的快节奏消费。谈到消费自然就想到了观众,第四点关注的是现当代雕塑作品在材质上的快速演变使得材质极为丰富,拓展面很广阔,而材质种类间存在太多特性差异。这样就让现当代雕塑由于材质特性的不同所吸引的观众在性别、年龄上也会产生相对的区别,相对变得各有所好。 这四个方面的影响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但本文实际研究的价值与目的在于让我们在创作实践中看到这些影响,关注和参考这些影响,使其对我们的创作提供指导与帮助。例如雕塑专业的学生可以用更为开放与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去做作品,去尝试现当代雕塑创作的新途径、新材质。然后在开始做东西前把握好材质探索与思想观念的关系,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如今的快节奏消费肯定需要我们的作品各方面都要又新又好,人们肯定不会愿意永远只欣赏写实主义的铜雕石雕,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艺术必须考虑观众,公共艺术尤为需要观众的参与认可,材质对观众有指引性或是相对化的区分,这点同样有助于艺术家的思考。 这些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如上的理论参考价值,这是作者的选题的初衷。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大量的举例论证与图片论证,这也说明了作者在材质的探索与运用上的关注。作者希望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当下的当代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些较为积极地思维与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自己在创作中理清头绪,去尝试探索新的材质与新的艺术形式,同时把思想观念更好的融合作品中,这样创作思路会更加开阔。
【关键词】:材质 快速演变 现当代雕塑 影响 观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2
- 第1章 概述雕塑材质的发展与演变12-22
- 引言12
- 1.1 艺术的发展对雕塑材质演变的促进12-15
- 1.1.1 西方艺术进程中雕塑材质演变的突然加速12-14
- 1.1.2 中国传统艺术中雕塑材质的平稳发展14-15
- 1.2 现代工业与科技革新加快新材质的产生与运用15-22
- 1.2.1 新金属材质的产生与运用16-17
- 1.2.2 合成材质、复合材质的产生与运用17-18
- 1.2.3 软材质的产生与运用18-19
- 1.2.4 高科技材质的产生与运用19-20
- 1.2.5 现成品材质的产生与运用20-22
- 第2章 材质快速演变淡化现当代雕塑的界定线22-31
- 引言22
- 2.1 材质的丰富多变是“泛雕塑”时代来临的媒材条件22-23
- 2.2 多变材质造就特点各异的“泛雕塑”形式23-31
- 2.2.1 装置艺术23-24
- 2.2.2 包裹艺术、大地艺术24-26
- 2.2.3 现成品雕塑、集合艺术26-27
- 2.2.4 行为艺术27-28
- 2.2.5 数字雕塑、影像艺术28-29
- 2.2.6 公共艺术29-31
- 第3章 强调思想表达与探寻材质突破的双重可能31-38
- 引言31
- 3.1 强调思想表达的轻材质群体31-34
- 3.1.1 贾科梅蒂的社会群体写照32-33
- 3.1.2 向京的个体存在性思考33-34
- 3.2 探寻材质突破的重材质群体34-38
- 3.2.1 杰夫昆斯的闪烁金属34-35
- 3.2.2 施慧的柔软纤维35-36
- 3.2.3 卢克杰拉姆的晶莹剔透36-38
- 第4章 新颖多变的材质使现当代雕塑适应当下社会消费节奏38-41
- 4.1 当下快节奏的社会消费38-39
- 4.2 不断涌现的新材质作品适应快速消费节奏39-41
- 第5章 雕塑作品因材质特性的差异吸引不同观众41-45
- 引言41
- 5.1 材质特性决定相应的观众性别差异41-43
- 5.2 材质特性决定相应的观众年龄层次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与科研成果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靖;;数字时代下的非固体媒介——关于公共艺术中媒材运用的思考[J];雕塑;2006年03期
2 钱云可;;谈雕塑材料与雕塑[J];雕塑;2007年02期
3 胡f ;张巍;;谁是中国的大地艺术家?[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6期
4 张世英;;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5 袁自龙;基于多样化材料的现代雕塑艺术形式[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孙振华;解构雕塑[J];美术研究;1998年01期
7 单炜;造型艺术的材料和表现技巧[J];科学中国人;2001年02期
8 苏燕生;雕塑家的材料──德加的技艺[J];世界美术;1995年04期
9 张永忠;;现代社会消费文化中的群体认同[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10 李政;;论现代雕塑材料的角色[J];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浅谈材质的快速演变及对现当代雕塑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4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