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影像因素在材料雕塑语言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18:10

  本文关键词:影像因素在材料雕塑语言中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影像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在近现代产生。它在很多领域发挥了自身的创新性,标新立异,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冲击性和侵略性。但是毋庸置疑,,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必然有它的存在价值。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艺术和绘画的革命性的改变,摄影,摄像艺术出现了。现代传媒从无到有,电影、以及各种商业传媒等等的具有艺术式样的影像类别文化已经漫漫的开始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时至今日,影像艺术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质力量。它已经不仅仅是折射我们生活的反应我们生活的一种工具,它也在不断的创造自身的价值,影像艺术也就这样走入了艺术的殿堂。“影像”,主要指由摄影、电视、电影、数码成像、电脑绘画、网络影像所形成的复制性影像世界。它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以自身的创作形式进入当代艺术,另一方面,它们作为一种视觉资源和技术手段为当代艺术家所用,成为绘画、雕塑、录相、装置等艺术样式的图像来源或技术与视觉的结构因素。个人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后影像时代”,大量的借鉴高科技手段创作的复制性艺术不断涌现。“影像艺术”如果可以称之为艺术,那么它所具有的复制性、真实性、民主性、个人性、虚拟性、互动性等就成为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我们从狭义上说,影像是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能量强度的二维空间记录和显示,它包括摄影,摄像,信息传导,媒体艺术等等视觉艺术形式。从广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任何二维的形态都是影像艺术,甚至是一幅画。而所谓的材料雕塑范畴很广泛,本文主要讨论金属焊接雕塑这一重要的材料雕塑语言。 金属焊接雕塑也是一种近现代开始发展的一种材料雕塑艺术语言。它兴起于20世纪的欧洲。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导致了一大批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像达达主义,立体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等的新兴艺术。金属焊接雕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由简到繁,很明确的能够变现各种艺术的需要,艺术家们很好的利用材料的本质属性,把雕塑语言更加多元化,金属焊接雕塑语言是一些艺术家渴求突破自我,求新求变的精神欲望。一些艺术家更是利用一些废旧的金属进行重组和直接创作,就像是对工业产品的再创造。现如今没金属焊接雕塑这一重要的材料雕塑语言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很的情趣,许多城市雕塑也开始用这种重要的材料雕塑语言进行制作。 本文主要论述把影响因素带入到材料表现雕塑语言之中的方法,研究课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是雕塑作品呈现出一种画面感,也就是指把影响因素这种二维的艺术形式带入到三维的雕塑艺术之中,研究它的可行性,学术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影像因素 材料雕塑 金属焊接 二维物象 三维物象 人眼的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第一章 导论8-14
  • 一、 研究问题8-11
  • (一) 材料雕塑语言研究8-9
  • (二) 影像因素在雕塑语言及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研究9
  • (三) 把影像因素结合到金属焊接这种材料雕塑语言的可行性9-11
  • 二、 研究的意义11-12
  • (一) 学术价值11-12
  • (二) 理论联系实际12
  • 三、 研究的对象方法12-14
  • (一) 研究对象12-13
  • (二)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影像视觉理论研究14-19
  • 一、 影像艺术概述14-15
  • 二、 影像视觉的艺术特征15-16
  • 三、 影像的分类16-17
  • 四、 人眼的视觉特点17-18
  • 五、 影像在雕塑创作中的效果研究18-19
  • 第三章 材料雕塑语言概述19-22
  • 一、 材料表现雕塑概述19-20
  • 二、 材料雕塑的分类20
  • 三、 金属焊接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雕塑语言20-21
  • 四、 材料雕塑的应用价值21-22
  • 第四章 运用影像因素产生雕塑语言22-23
  • 一、 三维物象转化为二维物象对视觉效果上产生的影响22
  • 二、 构图是把立体物象平面化的形式表达基础22-23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23-24
  • 一、 对于影像视觉艺术创作材料雕塑语言可行性的结论23
  • 二、 立体物象平面化的视觉艺术启示23-24
  • 参考文献24-25
  • 后记2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试论象征主义的新语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梦;;浅析民间艺术的发展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侯艳;;魏晋到隋唐佛像背光创作流变述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 岳晓燕;;用色彩构成解析艺术体操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蒋波;何娟娟;;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壮族扁担舞[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方如;;包装设计之视觉生活状态[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7 王菲;;现代企业标志设计的定位与艺术表现[J];才智;2009年02期

8 田丹;;设计领域多元化审美产生的必然性与进步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崔炳利;;秦俑雕塑的写实性风格及其文化内涵[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10 许砚梅;;湖湘文化代表——青铜器艺术审美趣味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文裕;李汉杰;张洪立;;探索城市户外广告发展挖掘城市空间资源——来自哈尔滨的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澄;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沈员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沈克;理性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8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9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海军;现代设计的日常生活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静;幼师美术教育中泥塑教学的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成;动态化标志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白寒枝;京剧脸谱视觉符号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思远;婚礼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6 耿晓雯;论中国设计艺术的恒常与流变[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魏薇;植物的建筑化应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刘卓;常家庄园建筑石构件装饰艺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潘东;各种艺术形式间的融合[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影像因素在材料雕塑语言中的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51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