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中国古代佛像的造型语言及对当代雕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10 17: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佛像的造型语言及对当代雕塑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古代佛教造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创作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佛像。这些辉煌灿烂的中国佛像艺术博大精深,光耀古今。其造型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传神,,处处反映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不愧是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国佛教造像的衍生过程,佛教造像的造型语言,佛教造像艺术在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雕塑如何借鉴佛教造像的经典艺术。 第一章从绪论方面主要阐述该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对于佛教造像艺术的研究现状和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论述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论述佛教造像艺术的造型语言以及当代雕塑对于佛教造像艺术精华的继承与发展。第一方面:佛教造像的以形写神的特点,阐述了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传神特点以及当代雕塑对于以形写神特点的运用与发挥。第二方面:佛教造像艺术特色中的雕塑空间的感性处理,结合史论与图片阐述了古代佛教造像中对于空间的处理技巧并研究当代雕塑对于雕塑空间感性处理的技巧性。第三方面:佛教造像中的塑容绘质技巧同时结合当代雕塑中的塑容绘质方面进行分析。第四方面:线在佛教造像中的运用及发展以及当代雕塑中对于线条的运用及发展。第五方面:佛教造像的装饰性特点以及当代雕塑对于装饰性艺术特点所采用的技巧。第六方面:佛教造像艺术的意象性同时阐述了当代雕塑对于意象结合的运用及发展。通过这六个方面的阐述了解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博大精深的造型语言以及当代雕塑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雕塑文化中所存在的优缺点。 第三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佛教造像的流变以及各个时期佛教造像所呈现出的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各个时期佛教造像的变化了解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发展脉络。 第四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对于现代雕塑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佛教造像 造型语言 当代雕塑 发展及运用 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3
  • 1.1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1-12
  • 1.3 研究方法12-13
  • 第2章 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造型语言13-33
  • 2.1 以形写神13-17
  • 2.1.1 形神结合13-16
  • 2.1.2 现代雕塑对于形神结合的表现16-17
  • 2.2 佛教造像空间的感性处理17-20
  • 2.2.1 造像的空间17-19
  • 2.2.2 当代雕塑对于空间效果的运用19-20
  • 2.3 塑绘结合20-24
  • 2.3.1 佛教造像艺术的塑绘结合20-23
  • 2.3.2 当代雕塑对于塑绘结合的运用23-24
  • 2.4 线条在佛教造像中的运用及发展24-27
  • 2.4.1 佛教造像中线条的运用及发展24-26
  • 2.4.2 当代雕塑对于线条的运用及发展26-27
  • 2.5 佛教造像的装饰性特点27-29
  • 2.5.1 佛教造像中的装饰性特点27-29
  • 2.5.2 当代雕塑对于装饰性艺术的运用及发展29
  • 2.6 佛教造像艺术的意象性29-33
  • 2.6.1 佛教造像的意象结合特点29-31
  • 2.6.2 当代雕塑对于意象结合的发展及运用31-33
  • 第3章 中国古代各时期佛教造像之流变33-46
  • 3.1 始发期汉十六国时期33-35
  • 3.1.1 佛教造像的始发期33-34
  • 3.1.2 汉十六国时期佛教造像赏析34-35
  • 3.2 容纳改造期南北朝35-37
  • 3.2.1 佛教造像的容纳改造期35-36
  • 3.2.2 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赏析36-37
  • 3.3 黄金时期隋唐37-39
  • 3.3.1 佛教造像的黄金时期37-38
  • 3.3.2 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赏析38-39
  • 3.4 世俗化时期宋辽39-42
  • 3.4.1 佛教造像的世俗化时期39-41
  • 3.4.2 宋辽时期佛教造像赏析41-42
  • 3.5 衰落时期元明清42-46
  • 3.5.1 佛教造像的衰落时期42-44
  • 3.5.2 明清时期佛教造像赏析44-46
  • 第4章 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对于现代雕塑的借鉴意义46-52
  • 4.1 佛教造像文化传播意义46-47
  • 4.2 佛教造像宗教哲学意义47-49
  • 4.3 佛教造像文化模式意义49-50
  • 4.4 现代雕塑本土化意义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传席;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样式的四次变革及其原因[J];美术研究;1994年01期

2 霍波洋;;具象雕塑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培养[J];美苑;199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佛像的造型语言及对当代雕塑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55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