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环境雕塑的场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9:20

  本文关键词:环境雕塑的场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现代环境雕塑已是现代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雕塑语言不是单纯的自身封闭形象的塑造,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和形体的密切关系才是创作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并且使自身获得真正的生命。 环境雕塑的场境研究其目的就是有效地调节所在的空间场所,将空间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向环境延伸,不再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物体的外部轮廓,而是与环境相互沟通,营造一种新的人文环境。它不仅让外形得以张扬,甚至向空间和环境之中扩张和延伸,把雕塑的观赏性拉到一种特定的场境之中,使它本身与公共艺术空间,环境空间,人文景观等大环境相协调。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物体存在的地方,空间场就呈现着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当这种空间场没有人的精神参与的时候,它呈现出丰富多样和散在性。这种散在的空间缺少一种统一的力量,缺少一种符合人的精神性的秩序。一件雕塑,其自身的持续孤立地来看往往并不重要,可当将其置入某个环境空间时,它与周围的空间所形成的整体场境就变的极为重要起来。作为空间中的艺术,雕塑由特定材料构成的实实在在的形体,逐渐蜕变成雕塑被欣赏主体所知觉,它的空间性质已由客体的物理空间转换成主体的心理空间。这种转换使人们在多变的环境和快速迅捷,转瞬即逝的现代生活中,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感受到场境的存在。物质性的体量雕塑本身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和对环境的意义和价值是介乎于形体与场境之间的合围空间的感受。在不同环境之间的场的相互作用下,同构的体量样式被激活而产生审美知觉,于是这种心物同构便赋予视觉客体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环境雕塑 空间场境 情境语境 心理场境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8
  • 第一章 环境雕塑的空间场境8-12
  • 1.1 环境雕塑的场境问题研究目的、意义8-10
  • 1.1.1 环境雕塑从单一传统型向现代多元型转型8-9
  • 1.1.2 城市环境雕塑导入社会化大众化特征9-10
  • 1.2 雕塑语言中的环境范围10-12
  • 1.2.1 占有空间和环境空间10
  • 1.2.2 雕塑运用形体与形体之间虚拟的视觉联系界定空间10-12
  • 第二章 环境雕塑自身与空间场的关系12-14
  • 2.1 环境雕塑与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成视觉场12-14
  • 2.1.1 环境制约雕塑,雕塑充实环境12-14
  • 第三章 环境雕塑的情境、语境与心理场境14-18
  • 3.1 环境雕塑的情境与语境14
  • 3.2 城市雕塑发展将随环境和公众意识走向个性化14-16
  • 3.2.1 雕塑成为文化含义的最好承载15
  • 3.2.2 城市雕塑要求雕塑本身具有与社会群体进行对话的可能15-16
  • 3.3 环境雕塑的心理场境问题16-18
  • 3.3.1 雕塑的空间性质由物理空间转换成心理空间16
  • 3.3.2 心理空间成为“同构景观空间”的主体16-18
  • 第四章 突破固定模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18-22
  • 4.1 限定的空间形态影响雕塑的创作18-19
  • 4.1.1 雕塑存在于历史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18-19
  • 4.2 毕业作品阐述19-22
  • 4.2.1 作品《融》体现雕塑空间形体构造的偶然性和随机性19-20
  • 4.2.2 作品《破》表现姿态、作品自身语言和空间的开放性20
  • 4.2.3 作品《生命》采用空间的穿插、并联等构成空间存在形式20-21
  • 4.2.4 作品与环境的设置协调问题21-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24-2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臧文杰;现代居住小区入口景观空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巧愚;城市环境中儿童题材雕塑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雕塑的场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60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