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洞”悉空间

发布时间:2017-05-22 20:00

  本文关键词:“洞”悉空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的西方现代雕塑中出现的“内(负)空间”打破了“雕塑就是空间包围的实体”的传统观念,使雕塑中形体与空间的关系得到极大的丰富。享有盛誉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在雕塑中对孔洞的运用堪称完美。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综合了原始美洲雕刻、非洲雕刻与现代西方雕塑的多种影响,自然、古朴、沉稳,气质宁静,其在雕塑实体中运用孔洞的技巧可谓是同类艺术实践中最为成功的。本文以摩尔雕塑重要特征之孔洞为切入点,结合对其雕塑特色及意义的总体分析,参考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力图对摩尔雕塑作出新的解释。 本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交代艺术史的背景,结合作品对孔洞造型的初步解读,介绍和分析亨利·摩尔雕塑空间造型特征的总体特征、渊源。第二章论述孔洞在雕塑中的形式意义,主要体现在强调雕塑自身特点、通过增加视点来强化空间感和立体感。第三章着眼于孔洞作为雕塑中空虚部分的特征,通过转换看待“空间”的角度,试图对孔洞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第四章于形式意义的讨论之外揭示孔洞的人文意蕴,尽可能还原摩尔雕塑的人文语境,这主要是出于对作者本人创作意图与解释的考虑,也出于不将孔洞与作者的整体创作相割裂,以期达到完整的交代。
【关键词】:孔洞 内空间 空间 边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305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5
  • 序论5-9
  • (一) 问题的背景5
  • (二) 相关研究综述5-7
  • (三) 思考的起点:作品·艺术家7-9
  • 第一章 摩尔雕塑中的孔洞9-17
  • (一) 孔洞印象一二9-10
  • (二) 现代雕塑概述10-13
  • 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及其他10-12
  • “内空间”──体量与空间关系的颠覆12-13
  • (三) 摩尔雕塑的整体语境13-17
  • 第二章 孔洞之于雕塑的意义17-22
  • (一) 关于雕塑的自身特点17-19
  • (二) 视点的增加强化了空间感19-22
  • 第三章 作为空虚的孔洞22-29
  • (一) 作为空虚的孔洞22-24
  • (二) 关于雕塑的空间24-26
  • (三) 边界:考量空间的另一个角度26-27
  • (四) 孔洞的“接合”27-29
  • 第四章 孔洞的人文意蕴29-34
  • (一) 原始与自然:家园的召唤29-30
  • (二) 人形的有机实体:对人的关注30-32
  • (三) 人与空间3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皓;;空故纳万物——论摩尔雕塑艺术中的空洞[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郭勇健;论雕塑艺术的空间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友明;雕塑空间浅谈[J];雕塑;1995年04期

4 钱绍武;我对亨利·摩尔艺术特色的解读[J];雕塑;2000年04期

5 乔迁;摩尔艺术的超越性[J];雕塑;2000年04期

6 南张洛;在艺术与自然之间——亨利·摩尔的环境雕塑观[J];雕塑;2000年04期

7 钱绍武;雕塑艺术形式语言之我见[J];雕塑;2004年01期

8 陈辉;雕塑的形体和空间[J];雕塑;2005年04期

9 许凯明;祝莹;束晓勇;;亨利·摩尔的艺术源泉[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陈谷香;现代雕塑运动与亨利·摩尔[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洞”悉空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86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