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哈尔滨城市雕塑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当代哈尔滨城市雕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哈尔滨一个百年历史的城市,有着特有的城市雕塑和建筑风格,城市雕塑从艺术的角度记录了城市的历史、人文,是体现城市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曾说“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伶伶的艺术形象”。笔者作为一名造型艺术专业的研究生,从城市雕塑这种文化符号进行研究,浅析哈尔滨城市雕塑历程,针对分析哈尔滨现当代城市雕塑的历程和未来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期能够发现问题,为哈尔滨城市雕塑的发展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资料基础。哈尔滨城市雕塑的发展可追溯于百年之前,本文通过解析哈尔滨各时期的代表性雕塑,将历史与艺术表现技法进行交叉对比,重点研究了现当代的哈尔滨城市雕塑,在论述过程中,结合历史因素、城市公共艺术、雕塑审美等多种角度对各时期代具有表性的城市雕塑进行研究。同时以造型艺术研究为出发点,记载哈尔滨城市雕塑的历史进程。哈尔滨作为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雕塑城市,在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历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哈尔滨城市的精神和人文历史通过雕塑传承与记载,笔者作为造型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在实践中成长,在记载中传承。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雕塑 俄侨 具象写实 地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13.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绪论9-16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3
- (一)哈尔滨城市雕塑相关文献综述分析9-13
- 二、课题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13-16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二)文章结构14-16
- 第二章 哈尔滨城市雕塑溯源16-28
- 一、哈尔滨城市雕塑启蒙16-18
- (一)俄乔对哈尔滨雕塑的启蒙16-17
- (二)哈尔滨城市的兴起与早期文化的形成17-18
- 二、哈尔滨城市雕塑新兴18-22
- (一)红色革命下的具象写实雕塑18
- (二)从具象写实向公共文化特征的转变18-22
- 三、哈尔滨地域性城市雕塑的停滞22-23
- (一)哈尔滨城市雕塑的停滞22-23
- (二)哈尔滨城市雕塑的劫难(1966 年--1976 年)23
- 四、哈尔滨城市雕塑的恢复与发展23-27
- (一)哈尔滨城市雕塑的恢复23-24
- (二)革命英雄人物雕像的集中出现24-27
- 注释27-28
- 第三章 哈尔滨城市雕塑蓬勃发展28-36
- 一、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变迁与发展28-30
- 二、新时代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30-35
- 注释35-36
- 第四章 现当代和哈尔滨城市雕塑类别分析36-49
- 一、哈尔滨地域风情雕塑音乐主题36-38
- 二、哈尔滨地域风情雕塑民俗主题38-41
- 三、哈尔滨地域风情雕塑工业主题41-42
- 四、哈尔滨地域风情雕塑红色主题42-45
- 五、哈尔滨城市公共雕塑发展中问题的应对措施及未来发展45-47
- (一)哈尔滨城市雕塑问题的所在和解决方案45-46
- (二)哈尔滨城市雕塑未来发展定位46-47
- 注释47-49
- 结语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0年天津泰达国际城市雕塑比赛作品[J];美术研究;2000年04期
2 ;成语典故之乡的城市雕塑[J];城乡建设;2000年08期
3 李松;时代精神 民族气派──读《中国城市雕塑50年》[J];美术之友;2000年05期
4 孙振华;深圳的城市雕塑[J];中国对外服务;2000年04期
5 于化云;北京的城市雕塑[J];中国对外服务;2000年05期
6 徐砚梅;;城市雕塑呼唤精品[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11期
7 黄丽萍;城市雕塑与城市文明[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于化云;城市雕塑的定位——谈北京城市雕塑规划和建设[J];城乡建设;2001年06期
9 疏友斌;浅谈城市雕塑[J];当代建设;2001年05期
10 沈春竹,葛幼松;城市雕塑规划与管理初探──以无锡市为例[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邦;;从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北京市公共艺术建设机制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2 刘岩;;关于济南城市雕塑建设的几点思考[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闵雷;;武汉城市雕塑规划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王鹤;;规划编制在中国城市雕塑动态保护中的作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5 李涛;;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编制方法与管理机制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6 孙伟;袁强;;地域特色及文化视角下的城市雕塑规划[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7 温洋;;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广义共同特征[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和红星;;城市雕塑贵在“画龙点睛”展现“文化特色”[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曾军;;“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关于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王嘉;;城市雕塑与文化生态[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瑞权;城市雕塑价值该如何确定[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肖红;尊重城市雕塑的艺术规律[N];中国建设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明慧;城市雕塑:到底谁说了算[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邓海欧;如何塑造城市雕塑[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唐璇;城市雕塑,追求艺术与公众的平衡[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刘U
本文编号:39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9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