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通海合院式民居的石雕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18:17
本文关键词:云南通海合院式民居的石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海合院式民居的石雕艺术是通海优秀的石匠艺人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入理解,吸收融合了一定的中原汉文化,依据通海的地域特色、文化习俗和工艺材料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渐渐形成了通海地区造型多样、题材丰富、文化内涵精深、地方特色浓郁等典型的传统建筑石雕艺术。 石雕艺术能从多方面折射出一个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貌,反过来这些方面又影响了石雕艺术的发展。经过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显示,关于通海石雕艺术的论述大部分是泛泛的提及,目前还没有系统、详细介绍的文章论著。对于通海这样一个留有宝贵的元明清古建筑和石雕遗迹、“礼乐名邦”美誉、典型的“一颗印”传统建筑类型、“铁匠营”、“石匠村”称号、“手工业之乡”、中原汉文化的融合、“通海最富有的县城”、“小云南”之称等等这个特殊的地区来说,如果没有进行一个详细的研究,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通海现存的古旧合院式民居分布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以河西村寨,兴义村,杨广镇,谢家营,谭家营,郑家营,大新村,上官村,下官洞为主要民居石雕调研对象,同时对圆明寺,小新三圣宫,秀山公园,河西文庙,大兴福寺等庙宇石雕进行了重点研究,对解家营、谭家营石匠村进行了工艺方面的调研,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对通海传统建筑的石雕艺术进行了一次较详细的梳理。首先,论文详细介绍了石雕构件的发展源流、形制、题材、功能、民间习俗、与当地庙宇的关系,并将通海石雕与北京为代表的北方民居石雕艺术进行比较。其次,对通海石雕构件的工艺流程、工具、材料、技法、风水等进行分析。第三,对通海合院式民居的石雕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第四,进行论文的总结,论文的研究为相关设计提供了一些蕴含丰富的图案并为现代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有利素材,最后提出对通海石雕装饰技艺的传承和具体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通海石雕艺术的研究,对其中有特色的云南通海石雕的手工艺进行梳理总结,有利于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为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参考的元素。
【关键词】:通海 合院式民居 石雕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同类及相关课题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内相关研究11-12
- 1.2.1.1 数据库检索论文中关于石雕艺术的研究11
- 1.2.1.2 关于石雕艺术中雕塑的研究11-12
- 1.2.2 国外相关研究12
- 1.3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目的13
- 1.5 研究的内容13-14
- 1.6 研究范围的界定14-16
- 1.6.1 通海14-15
- 1.6.2 合院式民居15
- 1.6.3 石雕艺术15-16
- 1.7 研究的方法16-18
- 第二章 通海民居中的石雕构件18-56
- 2.1 石狮的造型18-24
- 2.1.1 石狮的造型依据18
- 2.1.2 石狮造型和雕刻艺术在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18-19
- 2.1.3 门前石狮的组成19
- 2.1.4 通海的门前石狮及造型特点19-21
- 2.1.5 通海石狮的镇宅习俗21-23
- 2.1.6 通海南方石狮与北方石狮的比较23-24
- 2.2 门礅的种类与功能24-43
- 2.2.1 通海门墩的种类24-29
- 2.2.2 门礅在建筑中的功能29
- 2.2.3 门礅的习俗29-41
- 2.2.3.1 几何纹样29-31
- 2.2.3.2 祥禽类纹样31-34
- 2.2.3.3 瑞兽类34-37
- 2.2.3.4 植物纹样37-39
- 2.2.3.5 人物故事39
- 2.2.3.6 吉祥法宝纹39-41
- 2.2.4 通海民居与通海庙宇门墩的比较41-42
- 2.2.5 通海民居与北京民居门墩类别与造型的比较42-43
- 2.3 形制多样的柱础43-54
- 2.3.1 柱础的出现和演变43-44
- 2.3.2 柱础的形制44-48
- 2.3.3 柱础的雕饰48-52
- 2.3.3.1 浮雕图案48-49
- 2.3.3.2 雕刻题材49-52
- 2.3.4 柱础的功能与象征52-53
- 2.3.4.1 柱础在古建筑中的功能52-53
- 2.3.4.2 柱础的象征53
- 2.3.5 通海民居与通海庙宇柱础的比较53-54
- 2.3.6 通海民居与北京民居柱础类别与造型的比较54
- 2.4 本章小结54-56
- 第三章 通海石雕艺术构件的工艺流程与使用习俗56-64
- 3.1 通海石雕艺术构件的装饰材料56
- 3.2 通海石雕艺术构件的雕刻手法56-58
- 3.2.1 常用的工具57
- 3.2.2 圆雕57-58
- 3.2.3 浮雕58
- 3.3 工艺流程58-60
- 3.4 石雕构件与家的守护和祈愿60-62
- 3.4.1 风水观念60-62
- 3.4.2 趋吉求祥62
- 3.5 本章小结62-64
- 第四章 通海合院式民居石雕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分析64-76
- 4.1 通海民居石雕艺术特色分析64-70
- 4.1.1 石雕艺术构件装饰的构成元素分析64-68
- 4.1.1.1 装饰纹样的构成形式分析64-66
- 4.1.1.2 "壶门"结构66
- 4.1.1.3 形象塑造66-67
- 4.1.1.4 图案形态67-68
- 4.1.2 石雕艺术装饰的表现形式68-70
- 4.1.2.1 空间表现68-69
- 4.1.2.2 想象及虚构表现69
- 4.1.2.3 谐音及象征手法69
- 4.1.2.4 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69-70
- 4.1.3 石雕艺术的审美特点分析70
- 4.2 通海民居石雕艺术文化内涵分析70-75
- 4.2.1 中原文化70-72
- 4.2.1.1 通海移民小史70-71
- 4.2.1.2 明代通海移民与中原文化71
- 4.2.1.3 河西石匠村与传统建筑71-72
- 4.2.2 宗教色彩的人文思想72-75
- 4.2.2.1 佛教文化72-73
- 4.2.2.2 道教文化73-74
- 4.2.2.3 儒学文化74-75
- 4.2.2.4 原始宗教75
- 4.3 本章小结75-76
- 第五章 民居石雕艺术的当代意义76-82
- 5.1 梳理富有地域特色的石雕艺术76-77
- 5.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77
- 5.3 营造富有个性的人居环境77-78
- 5.4 促进传统石雕手工艺品开发78
- 5.5 通海地区石雕构件装饰技艺的传承78-80
- 5.6 本章小结80-82
- 第六章 结论82-84
- 6.1 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82
- 6.2 研究的主要工作82-83
- 6.3 论文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83-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9-90
- 附录B 文中插图目录90-9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宁;马楠;;大理白族石雕艺术风格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云南通海合院式民居的石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3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