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华木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9:02
本文关键词:刘铁华木刻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新兴版画的成长中,刘铁华不仅是国统区木刻运动的组织者之一,还是革命现实主义版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统区革命现实主义画派中,刘铁华以直率、粗放、有力的刀法塑造了许多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人物形象,创立了朴实简洁、节奏有力、饱含激情的艺术风格。国外评论家说刘铁华先生是中国版画界的“野兽派”。 刘铁华在1933年便加入反帝大同盟和左联。随着抗战的爆发,社会生活的方式和人民生活的秩序被改变。刘铁华在这一时期做过地下党,后又辗转到西安、重庆等地,耳闻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国统区的黑暗,国家危亡和百姓的苦难时时捶打着他的心。这些经历使他争取民主的革命情怀更加饱满,也使他献身于革命艺术事业的信心更加强烈。刘铁华的木刻作品总是联系着时代,充分反映了战时国统区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也反映出民众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迫切之心。刘铁华善于从生活细微处捕捉美,创造美,表现生活的真谛;善于从劳动人民身上发掘美,抒发情感。他的木刻作品大都是歌颂前线战士和平凡民众。在他的木刻作品里,刘铁华融合了我国传统木刻和欧洲表现主义的精髓,创作出许多具有个人特色的木刻作品。 刘铁华的木刻艺术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审美取向,也就是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他的这种审美取向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刘铁华木刻思想和木刻作品中的形式美感和抒情性的探究,从而总结出他的木刻艺术特征和风格。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他木刻作品中革命现实主义的审美取向和对当代美术的价值与影响。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刘铁华的生平及艺术创作活动。第二部分:刘铁华木刻的艺术思想。通过分析刘铁华木刻的艺术思想,为论述刘铁华木刻的艺术风格提供事实和理论上的依据。第三部分:刘铁华木刻的艺术风格。这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刘铁华木刻艺术风格的分析,引出作者对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思考。第四部分:刘铁华木刻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审美取向和现实意义。这一部分是本文的创新点,是对前面内容的引申,通过刘铁华的木刻艺术研究,从中得到对我们当代艺术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刘铁华 木刻思想 艺术特征 革命现实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1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一、刘铁华的生平及艺术创作活动10-12
- 二、刘铁华木刻的艺术思想12-20
- (一) 重木刻的基础技能12-13
- (二) 重木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13-17
- 1. 刀味、木味和印味14-16
- 2. 构图16-17
- (三) 重木刻创作时真情实感的表达17-18
- (四) 重木刻工作者的修养18-20
- 三、刘铁华木刻的艺术风格20-30
- (一) 刘铁华木刻艺术风格的形成20-24
- 1. 时代和政治环境的影响20-21
- 2. 家庭因素和鲁迅思想的影响21-22
- 3. 西方版画艺术的影响22-23
- 4. 中国古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的影响23-24
- (二) 刘铁华木刻艺术的特点24-30
- 1. 重形式美的表现24-28
- 2、重形式与抒情的结合28-30
- 四、刘铁华木刻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审美取向和现实意义30-32
- (一) 刘铁华革命现实主义的审美取向30-31
- (二) 刘铁华木刻艺术的现实意义31-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晓;“陪都”进步美术运动的旗帜——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运动探析[J];重庆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2 邹跃进 ,李小山 ,朱为民;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中国新兴版画70周年1881—2001 1931—2001──试论解放区的木刻版画艺术[J];美术;2001年10期
3 冀荣德;;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脉络[J];文艺研究;2007年11期
本文关键词:刘铁华木刻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3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