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雕塑的前提与限定
本文关键词:公共雕塑的前提与限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共雕塑这一概念作为公共艺术的形式之一从西方被引入中国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关公共雕塑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前提认识不明确的问题,公共雕塑与那些容易被混淆的雕塑概念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对其自身的公共性的强调。而公共性“只有当人在法律的意义上被赋予了自由个体的平等人格之后,在进入到以个体为单位通过各种关系组成的群体之间的交往”时,才得以体现。所以,公共雕塑一定是要以对当下现实社会的关注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实践,不以某个人或某一私人团体的价值取向为标准,进行的服务于公共需求的雕塑创作。这一概念所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关于雕塑的造型、雕塑的表现手法、雕塑家的个人情感等条件,而是关于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现实的社会价值,以及其针对的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
【关键词】:公共雕塑 公共 公共性 社会价值 公共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公共与公共性9-12
- 第一节 公共一词的起源9-10
- 第二节 公共的实质10-11
- 第三节 公共性的基本特征11-12
- 第二章 公共雕塑的出现12-15
- 第一节 公共雕塑出现的时代背景12
- 第二节 公共雕塑的精神领袖12-13
- 第三节 公共意识的觉醒13-14
- 第四节 公共权力机构的介入14-15
- 第三章 公共雕塑创作的基本原则15-19
- 第一节 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15-16
- 第二节 开放民主的价值取向16-18
- 第三节 服务于公众的公共需求18-19
- 第四章 公共雕塑的限定条件19-21
- 第五章 公共雕塑与城市雕塑、景观雕塑的关系21-23
- 第六章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5
- 致谢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公共化的设计——谈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舟直;欧洲城市公共雕塑艺术[J];装饰;2004年09期
3 林梓波,赵兰涛;关于公共雕塑的思考[J];装饰;2004年09期
4 ;雕塑[J];全国新书目;2005年13期
5 蔡增斌;反思当代中国公共雕塑[J];东方艺术;2005年07期
6 唐家路;日本公共雕塑设计[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7 董占军;欧洲公共雕塑设计[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8 蔡增斌;当代中国公共雕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探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9 康乐;;关于公共艺术中公共雕塑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陈学博;;公共雕塑的社会性[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琳;中国公共雕塑需要专业推广者[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翁剑青;公共雕塑要有公共精神[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由“公共雕塑美丑之争”引发的思考[N];美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亚萌;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邱家和邋杨琳;上海世博“变法”:应对公共雕塑爆发式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林征;国内公共艺术的思考[N];美术报;2011年
7 策划 潘欣信 王凯 撰稿 叶芳芳 夏超 俞越;“评丑”最终为“审美”[N];美术报;2012年
8 王怿文;公共雕塑该怎么保护?[N];华东旅游报;2006年
9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公共艺术”由谁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让城市空间发生艺术“质变”[N];深圳商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睿;公共雕塑媒介中水的当代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李敏;试析公共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和谐构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李楠;奥运城市公共雕塑应用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荆琦;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李建华;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叶红;杭州公共雕塑考察[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吕迪;试论公共雕塑的情感传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周小牧;公共雕塑地域性差异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9 朱文豪;由工业遗址改造成的创意产业园公共雕塑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周鸿n
本文编号:446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4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