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对当代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7-06-13 19:01

  本文关键词:对当代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扬州玉雕是中国玉雕艺术的优秀代表,其制作工艺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保持着扬州传统地方文化特色。人们把扬州玉雕工艺称之为“扬州工”,自古便有“天下玉,扬州工”的美誉。本文主要研究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特征及意义。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具有“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双重特征。在表现形式上,扬州玉雕是“物”,具有“物质性”特征,表现为作品的主题、造型、色彩、规律、社会含义等方面。而造物的过程和行为却是隐性的存在,具有“非物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造物的方法、步骤、思想等方面。这两可方面相辅相成,不町分割,共同构成扬州玉雕的全部内容。本文以扬州玉雕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为切入点,旨在从艺术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着重解答以下几个问题。即,一、当代扬州玉雕的“物质性”特征是什么,具有什么规律,背后潜藏着怎样群体的造物思想?二、扬州玉雕“非物质性”的工艺、传承、内涵等有什么特点?在社会、科技不断变革的时代,应该如何看待扬州玉雕的嬗变?三、在市场经济和不断出现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的情景卜,扬州玉雕产业如何在嬗变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特点?如何续写“天下玉,扬州工”的辉煌?基于参与式田野考察获取的资料,本文一方面从扬州玉雕的“物质性”文本入手,对扬州玉雕本身作为“物”作出阐释,分析当代作品,并推导出其中不可见的造物思维。另一方面从扬州玉雕的“非物质性”文本入手,根据人的造物过程和行为作出分析,描述和分析扬州玉雕的工艺及其意义、内涵及基因、传承、市场及其它相关问题,旨在发现社会的结构关系。经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扬州玉雕的产生发展必然与环境同步,当代扬州玉雕作品形成了以和田玉为主要材料,造型、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的“物质性”特征。另一方面,扬州玉雕的“非物质性”特征在当代产生较大变异,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工艺造成了一定冲击。扬州玉雕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直接指向的是社会的功利性,但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的“本真性”原则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扬州玉雕具有工艺、品牌、人才三个优势,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成本上涨创新不足、人才培养乏力,产业规模偏小等缺陷。惟有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素质,走品牌、精品之路才能促进扬州玉雕产业健康发展,续写“天下玉,扬州工”的辉煌。
【关键词】:扬州玉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性 非物质性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引言7-1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
  • 1.2 文献综述7-8
  • 1.3 研究方法8-9
  • 1.4 关于“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说明9-11
  • 第二章 “物质性”文本(一)——当代作品及意义11-27
  • 2.1 对作品形式的统计分析11-18
  • 2.2 当代代表作分析18-23
  • 2.3 作品构成规律分析23-27
  • 第三章 “非物质性”文本(一)——工艺及其意义27-45
  • 3.1 相关说明及综述27-29
  • 3.2 对工艺的描述29-42
  • 3.3 工艺的意义与变迁42-45
  • 第四章 “非物质性”文本(二)——内涵及基因45-51
  • 4.1 “天下玉,扬州工”的内涵嬗变45-46
  • 4.2 当代兴盛基因46-51
  • 第五章 “非物质性”文本(三)——传承、市场及其它相关问题51-56
  • 5.1 传承困境51-52
  • 5.2 创新不足52-53
  • 5.3 产业发展迟缓53-56
  • 第六章 “天下玉,扬州工”的续写可能性探讨56-60
  • 6.1 继承传统,改革创新56-57
  • 6.2 打造精品玉雕市场57
  • 6.3 培养新型玉雕人才57-58
  • 6.4 发挥组织职能,加强政策支持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辰方;;扬州玉雕历史及其特色[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2 雷虎;;江南制造:精致,是一种生活方式[J];青岛画报;2012年06期

3 张倩如;;披尽黄沙始到金——江苏老字号文化遗产初探[J];江苏地方志;2010年04期

4 彭仁 ,扬文;玉树琼阁见精神——记扬州玉器厂三位工美大师[J];钟山风雨;2003年05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扬州玉雕制作技艺[N];扬州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徐晔敏 兰燕飞;再现古城名葩之扬州玉雕制作技艺[N];扬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马佳 郄素琴;业内传统技艺抢镜非遗大展[N];中国黄金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周莹 孔茜;千年技艺一“馆”收[N];扬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君陶;对当代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阐释[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对当代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阐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47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