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4 09:19

  本文关键词: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朝时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后世的雕塑审美观影响甚大。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民族纷争加剧,而从西域传入的佛教与中国的古典文化儒家和道家等在碰撞中交汇,并逐渐渗透到魏晋时期形成的玄学思想中。此后,佛教日渐兴盛,并逐渐改变了秦汉以来的雕塑审美观的发展。随后,由于士大夫雕塑的兴起、民族审美和印度佛像雕凿的融合,促使魏晋南北朝的佛像雕造也经历了一系列变革的过程。在魏晋早期的佛像雕凿中还可以看出明显的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笈多佛教艺术的特征,但是在魏晋中期雕凿的石窟艺术中已经开始出现佛像雕凿的中国本土化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北朝时期,佛像雕凿出现了“秀骨清像”化的华夏神韵。而在魏晋南北朝末期的北齐北周雕像的发展,又对隋唐乃至后世的雕塑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本文的研究是从佛教传入中土的角度出发,探究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对整个魏晋时代雕塑审美观的影响,对中国雕塑史脉络的梳理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论文的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的研究史回顾,继而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可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及早期佛像雕凿审美观特征,包括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东汉之前的中国雕塑审美观特征以及东汉早期佛像雕塑审美特征。第三部分阐述了魏晋南北朝佛像雕凿兴盛的原因,包括魏晋玄学的兴盛与佛教文化的结合、士大夫雕像的兴起及其审美观特征以及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态度及其对佛像雕凿审美观的影响。第四部分阐述了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包括魏晋早期佛教雕像的印度雕像艺术特征明显、魏晋中期佛教雕像出现中国本土化特征、北魏后期佛教雕像的“秀骨轻像”化发展以及北齐北周佛教雕像对隋唐雕塑审美观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 魏晋南北朝 雕塑 审美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09.2;J31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二、 研究史回顾10-14
  • (一) 佛教传入中国及佛教的中国化10-12
  • (二)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雕塑特征12-13
  • (三) 探求魏晋南北朝佛像雕凿的兴盛及汉传佛教对中国雕塑的影响13-14
  • 三、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14-15
  • 第二章 佛教传入中国及早期佛像雕凿审美观特征15-31
  • 一、 佛教传入中国15-20
  • (一) 佛教的东传15-17
  • (二) 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民众的需要17-18
  • (三) 佛教的中国化18-20
  • 二、 早期佛像雕凿审美观特征20-28
  • (一) 东汉之前的中国雕塑审美观特征20-25
  • (二) 东汉早期佛像雕凿审美观特征25-28
  • 三、 本章总结28-29
  • 注释29-31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佛像雕凿的兴盛31-44
  • 一、 魏晋玄学的兴盛与佛教文化的结合31-35
  • (一) 玄学的兴盛31-32
  • (二) 玄学与佛教文化的结合32-35
  • 二、 士大夫雕像的兴起及其审美观特征35-37
  • 三、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像雕凿审美观的影响37-41
  • (一) 统治阶级对佛教发展的态度37-40
  • (二) 统治阶级对佛像雕凿的审美观意识40-41
  • 四、 本章总结41-42
  • 注释42-44
  • 第四章 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44-61
  • 一、 魏晋早期佛教雕像的印度雕像艺术特征明显44-47
  • (一) 印度犍陀罗艺术和笈多佛教艺术44-46
  • (二) 魏晋早期佛像具有明显的印度雕像艺术特征46-47
  • 二、 魏晋中期佛教雕像出现中国本土化特征47-51
  • (一) 佛教雕像内容出现汉族文化倾向47-49
  • (二) 佛教雕像服饰及技法上的中国化49-50
  • (三) 佛教雕像整体呈现中国文化宏大的气象50-51
  • 三、 北魏后期佛教雕像的“秀骨轻像”化51-57
  • (一) 佛像雕凿“秀骨清像”风格体现51-52
  • (二) 佛像雕凿“秀骨清像”风格例证52-55
  • (三) 佛像雕凿“秀骨清像”风格出现具体原因55-57
  • 四、 北齐北周佛教雕像对隋唐雕塑审美观的影响57-59
  • 五、 本章总结59-60
  • 注释60-61
  • 第五章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高丹;梁周敏;;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关系两点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马可滢;;“管中窥豹”话佛像收藏[J];艺术与投资;2010年09期

3 李守杯;;试探魏晋南北朝时期凉州佛教发展兴盛的原因[J];黑龙江史志;2010年03期

4 崔海波;;佛教之东传新罗[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熊文斌;张超音;;金铜佛像天国与尘世的媒介[J];中华遗产;2005年02期

6 邱中平;;佛像石雕创作的体验[J];浙江工艺美术;2009年01期

7 杜卡;;结缘菩提妙相 收藏般若光辉[J];艺术与投资;2009年10期

8 张光全;论戴逵的佛像雕塑艺术[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王育;;一页一菩提——梁思成著《佛像的历史》之憾[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章永浩;;雕塑语言的探索[J];新美术;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夏年;;佛教在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与现代意义[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3 梁伟;史玉明;谢智刚;王艳丽;;不同时期汉语散文的字同现网络之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唐吉思;;蒙古族地区佛教发展的特点及基本趋向[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继东;苏帮泥塑绝境中“突围”[N];苏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唐春成;我市首家雕艺馆建成开放[N];泰州日报;2010年

3 李逸之;藏西的佛像雕塑艺术[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沈标桐;“越塑”高手[N];浙江日报;2006年

5 宋锡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宋锡同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与发展(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石勇;审视黄石民间文艺[N];黄石日报;2008年

8 上海市佛教协会 金易明;“都市佛教”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林 根秋翁修;从藏文化发展地走出来的唐卡画大师[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10 殷珂;300余件展品尽显民间工艺精华[N];黄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佟波;新罗的佛教受容与对外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3 陈柏青;魏晋南北朝养生学术思想研究及其养生术应用辑要[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KIEU THI VAN ANH(乔氏云英);越南北方佛教女性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释见证(古骐瑛);佛教题材展览规划与效能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开颖;性别;;信仰;;权力[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张志明;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胥巍;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罗小芳;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南佛教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微;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亓文香;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D];山东大学;2005年

6 周淑萍;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山东大学;2006年

7 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捚萍;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态美学智慧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李谋超;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77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