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佛造像印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17-06-25 01:04

  本文关键词:佛造像印的审美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近代佛造像印经历了赵之谦至来楚生的发展过程,由于取法北魏造像,呈现较为一致的演变脉络。本文通过对佛造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造像印借鉴北魏造像形制,由此形成的独特表现形式,并结合佛造像印名家作品进行分析,阐发佛造像印的审美意义,并从宗教崇奉角度探索佛造像印创作的创新可能性。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佛造像;来楚生;赵之谦;独特表现;审美意义;审美特征;禅定印;降魔印;普贤菩萨像;文殊菩萨;
【分类号】:J309.2;K877.6
【正文快照】: 近代佛造像印经历了赵之谦至来楚生的发展过程,由于取法北魏造像,呈现较为一致的演变脉络。本文通过对佛造像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造像印借鉴北魏造像形制,由此形成的独特表现形式,并结合佛造像印名家作品进行分析,阐发佛造像印的审美意义’并从宗教崇奉角度探索佛造像EP-创作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郭彦;;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杨森;从敦煌文献看中国古代从左向右的书写格式[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3 欧阳摩一;;汉画像石文字考释[J];东南文化;2009年04期

4 何婵娟;;论宋代桂林石刻兴盛之因[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陈玲玲;谭传凤;胡静;;摩崖景观的旅游功能分类及开发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6 荣远大;;关于北周文王碑的几个问题[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7 刘天琪;;试论隋唐墓志盖题铭“字体杂糅”现象及相关问题[J];碑林集刊;2011年00期

8 李榆;;古代金石学者对云南石刻之考证[J];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9 郑也夫;;雕版印刷的起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10 李森;段怀穆建伽蓝残碑发覆——一块见证隋文帝开皇建寺事件的珍罕碑刻[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吕蒙;汉魏六朝碑刻古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宋莉;北魏至隋代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样式与年代考证[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7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屹;敬天与崇道——中古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之一[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罗宏才;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谭志词;越南闽籍侨僧拙公和尚与十七、十八世纪中越佛教交流[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丽;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殷识;瞿中溶金石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军;济渎庙碑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南加才让;略论藏族石刻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卢芳玉;《语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新霞;汉末碑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巴姗姗;唐代公主丧葬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更求多杰;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张胜利;钱泳《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焦傲;北宋石刻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磊;;陶瓷佛造像的传承与发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年01期

2 王麟昌;魏益寿;;麟游出土两方北朝石佛造像[J];文博;1992年03期

3 陈永清,张浩林;邳州东汉纪年墓中出土鎏金铜佛造像考略[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4 ;陕西千阳县上店发现唐代铜佛造像[J];考古与文物;1997年01期

5 陈国珍;;传统与现代双重视域下的铜佛造像[J];雕塑;2014年02期

6 金申;;流散海外的北魏早期石佛造像[J];收藏;2013年05期

7 金申;;藏系铜佛造像的典型特征[J];收藏家;1994年03期

8 胡新立;;山东邹县发现的北朝铜佛造像[J];考古;1994年06期

9 汤虎;宝相庄严 天佑苍生——古代木质神佛造像的价值[J];经贸世界;2002年03期

10 刘坤澎;;古朴华贵之美——元朝藏西风格佛造像[J];东方收藏;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骥才;;晋中绵山彩塑神佛造像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2 刘永增;;敦煌石窟中与禅观相关的几个问题[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炜;一尊罕见的北魏鎏金佛造像[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马丽;中国古代佛造像,在新国博展艺术魅力[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郁雨;雪域高原上的佛造像艺术[N];中国艺术报;2006年

4 通讯员 李文智;我市发现首尊唐代石佛造像[N];汉中日报;2009年

5 金涛;国博受赠李巍收藏明清佛造像[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记者 刘冕;22尊国宝级佛造像入藏国博[N];北京日报;2009年

7 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通讯员 张旭武;山西阳曲发现古代千佛造像[N];光明日报;2014年

8 刘家兴;清水北魏铜佛造像[N];甘肃日报;2005年

9 于军;济南四门塔形制及佛造像特征[N];中国文物报;2013年

10 记者 李韵;千年古佛重见天日[N];光明日报;2002年


  本文关键词:佛造像印的审美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0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480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