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米开朗基罗广场:凝固的雕像诉说流逝的生命

发布时间:2017-07-06 09:14

  本文关键词:米开朗基罗广场:凝固的雕像诉说流逝的生命


  更多相关文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 美第奇家族 摩西 创造亚当 拉斐尔 《创世纪》 彼得 巅峰时期 斯廷 象征意义


【摘要】:正一、雕像对城市的象征意义到佛罗伦萨有两个看点,一个是但丁故居,它象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再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它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建筑、雕刻、绘画、诗歌等方面留下了许多不朽杰作。如为罗马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等创作的巨幅屋顶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复活》《创造亚当》等。尤其在雕塑方面,更是达到"前
【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美第奇家族;摩西;创造亚当;拉斐尔;《创世纪》;彼得;巅峰时期;斯廷;象征意义;
【分类号】:J314.3
【正文快照】: 一、雕像对城市的象征意义到佛罗伦萨有两个看点,一个是但丁故居,它象征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再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它代表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巅峰。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巅峰时期,产生了三位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在建筑、雕刻、绘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文;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祥地──佛蜀伦萨[J];世界文化;2001年03期

2 张桂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成因分析[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城孕育[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4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特展”展品目录递交仪式暨媒体见面会[J];美术;2005年09期

5 罗延焱;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丽;;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J];东方艺术;2006年07期

7 丁宁;;谁想认识和描绘生命机体——“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的历史解读[J];南风窗;2006年07期

8 颜榴;;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记意大利文艺复兴展[J];艺术评论;2006年05期

9 胡天虹;;另一种视角——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札记[J];文化学刊;2006年02期

10 唐明;向新元;;浅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创作中的情感因素[J];美术大观;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发明家达·芬奇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科技[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张炜;显微镜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N];团结报;2009年

3 记者 王婧姝;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为北京文化生活添彩[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徐涟;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张瑜;透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N];人民日报;2006年

6 严长元;“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特展”将来华[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耿f;中国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0年

8 江继兰;“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在京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李玉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金石;佛罗伦萨:意大利的文化首都[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耀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社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郑春泉;十五世纪哥特式绘画风格对意大利绘画影响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4 武红;艺术家的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馨;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现象[D];复旦大学;2009年

2 卢镇;浅析15-16世纪意大利犹太学者对文艺复兴的贡献[D];浙江大学;2009年

3 程新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嫁妆体系下的女性地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芳;中国唐代绘画与欧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特质[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硕;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观念对法国艺术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祁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育特点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渊;中国唐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物画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榕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典雅爱情观[D];郑州大学;2009年

9 朱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消费生活[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张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督教情结[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5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25576.html

上一篇:模仿之“乐”  
下一篇:动态雕塑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