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北朝道教造像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06:02
本文关键词:关中北朝道教造像碑研究
【摘要】:北朝是中国道教美术发展的肇始,其对唐以后的道教美术的流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关中地区则是整个北朝时期道教美术的集中地所在,现今唯一所能见到的北朝时期的道教美术遗存,也是道教美术史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道教造像,在此时逐渐产生、发展、独立,使道教美术成为独立于但是蔚然成风的佛教美术之外,而又有自身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关中北朝道教造像的深入研究,主要探讨了关中北朝道教造像的主要特征,并逐步解读了关中北朝道教造像的主神信仰,以便于区别于佛教造像,并在最后分析了关中北朝道教造像图像所反映出来的观念。 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关中地区北朝道教造像碑的起源与发展的概括。该章重点的探讨了北魏关中地区的道教发展情况,,以及北朝道教造像碑的形制和尺寸,并指出道教美术之所以会在关中地区产生并以造像碑为代表与关中地区的宗教美术传统、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自身的发展有关,由此而直接影响了后来道教美术的发展。第二章重点讨论了北朝道教造像碑的独立性问题。这一问题为本文的立论根本。首先分析了北朝道教造像碑的标准器,将原本模糊的道教造像碑与其他宗教造像区别开来,以便于后文的研究。继而又提出了北朝道教造像碑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特征:麈尾、衣冠、胡子,从图像上为北朝道教造像碑的独立化找到依据。第三章重点谈论了北朝道教造像碑的主神信仰问题。从现有的北朝道教造像碑遗存来看,除未明确记载主神身份的造像碑外,其他造像碑的主神身份大多为老君。该章从实物和文献两个方面构筑了老君的神话发展过程。第四章从图像学的角度对北朝道教造像碑的图像所反映的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造像碑的图像反映了“升仙”和“阴阳”两种观念,其图像观念的形成受到汉画像石和佛教造像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关中地区 道教造像碑 主神信仰 图像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9.3;J30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13-19
- 1.3.1 传统金石学视角下的学术研究14-15
- 1.3.2 考古学视角下的学术研究15-18
- 1.3.3 现代学术研究的趋势18-19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9-22
- 1.4.1 研究思路19-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第二章 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碑的起源与发展22-41
- 2.1 关中道教23-27
- 2.1.1 五斗米道北迁关中地区24-26
- 2.1.2 关中地区的道教活动26-27
- 2.2 碑的形制:碑型、尺寸27-31
- 2.3 对于造像碑的选择31-37
- 2.3.1 佛教造像的刺激32-34
- 2.3.2 道教发展的影响34-37
- 2.4 道教造像碑艺术的兴起37-41
- 第三章 北朝道教造像碑的独立性41-69
- 3.1 造像碑的标准器问题42-49
- 3.1.1 铭文记载主神名称的道教造像碑43-46
- 3.1.2 类同造像碑46-49
- 3.2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出现的意义49-51
- 3.3 体现北朝道教造像碑独立化的体现51-66
- 3.3.1 麈尾53-58
- 3.3.2 衣冠58-63
- 3.3.3 胡子63-66
- 3.4 附:南朝道教造像的意义66-69
- 第四章 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碑的主神信仰69-82
- 4.1 造像碑中的“佛道”问题69-72
- 4.2 老子神像产生的历史过程72-82
- 4.2.1 老子被神化的历史过程72-76
- 4.2.2 文献中老子形象形成的过程76-78
- 4.2.3 北朝道教造像碑中的老子像78-82
- 第五章 北朝道教造像碑图像中的宗教观念82-103
- 5.1 升仙观84-98
- 5.1.1 北朝道教造像碑升仙图像概括85-91
- 5.1.2 重点升仙图像讨论91-98
- 5.1.2.1 阙、日月与道教主神图像92-95
- 5.1.2.2 飞天、交龙、雄鸡、鸟类95-98
- 5.2 阴阳观98-103
- 第六章 结论103-106
- 参考文献106-11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112-113
- 致谢113-1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建国;从药王山造像碑看道教石刻造像的早期形态[J];中国道教;1993年01期
2 张方;;略论关中地区道教造像碑的史料价值[J];中国道教;2009年03期
3 赵声良;;飞天新论[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4 杨森;;敦煌壁画中的麈尾图像研究[J];敦煌研究;2007年06期
5 刘锡诚;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6 周蜀蓉;;张鲁北迁及五斗米道的发展与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余德章;;“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试释[J];四川文物;1984年03期
8 石衍丰;道教奉神的演变与神系的形成[J];四川文物;1988年02期
9 赵殿增,袁曙光;“天门”考——兼论四川汉画像砖(石)的组合与主题[J];四川文物;199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宏才;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曾维加;道教的社会传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纪前巴蜀及中国北方为中心[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方;关中北朝造像碑图像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29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2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