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
本文关键词: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参与 石湾陶塑 广东省
【摘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它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内核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挖掘其文化精髓,最大限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对广东省石湾陶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以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为开发平台,社区内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式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运作思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GIS与旅游信息技术实验室;
【关键词】: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参与 石湾陶塑 广东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与开发式保护研究”(项目编号:07JA630042)成果
【分类号】:J314;G122
【正文快照】: 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2005年中国颁布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鸿雁;;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2 马木兰;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蔡梅;;原真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地开发探究——以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为例[J];商业经济;2008年12期
4 徐赣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吕智敏;四川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D];四川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光龙;;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定位[J];图书与情报;2007年02期
2 蔡朝双;白如山;;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RMP分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张美琴;贾鸿雁;;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探——基于开发新类型下的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谌世龙;吕观盛;;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创新;2010年06期
5 曹晓峰;;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模式[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华春霞;贾鸿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7 李海霞;;品牌作用机制与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8 曹诗图;胡绍华;查俊峰;;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9 薛松梅;;论原生态音乐歌种“花儿”的旅游开发[J];发展;2009年02期
10 单纬东;;利益权利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基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实证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青;张捷;;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价[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晓筱;中国澄泥砚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陈廷亮;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海霞;商业品牌参照下的少林文化品牌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胡守勇;“下里巴人”的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艳晖;湖南靖州花苗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黄晨华;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看全民健身活动的价值体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尤海平;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刚;体验经济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纪文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文;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韩双斌;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勾玉华;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范玉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董晓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沧桑;2006年04期
4 李荣启;;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法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谭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李淑敏,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J];船山学刊;2005年03期
8 王宁;论主题公园的开发操作[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4期
9 王娟,杨宏宇;试论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J];东方博物;2005年01期
10 张二勋;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罗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石湾陶塑的爱国精神[J];佛山陶瓷;2003年02期
2 刘纬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兼与黎洁老师商榷[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邬久益;;石湾陶塑弃官寻母[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4 朱裕平;清末民初的石湾陶塑[J];上海工艺美术;1999年02期
5 孙琼欢;;村民社区参与[J];青年思想家;1999年06期
6 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年02期
7 陆发玉,梁海波;社区参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驱动力[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杨晓明;;轮回里的祝福——石湾陶塑年肖品浅谈[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年12期
9 宋章海;试论社区参与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黄松坚;;源远流长 奇葩璀璨——漫话石湾陶塑艺术[J];中国陶瓷;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雷振;;社区参与实践——比较的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霍然均;;承传 发展 创新——浅谈石湾陶塑动物的发展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红;;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创新研究——以海南为例[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吴宏姣;;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社区参与问题与对策建议[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南客;;中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历程与体制创新[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6 李黎明;王惠;;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意识与行为双重视角下的实证研究[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的中西对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社区参与和社区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孙诗靓;马波;;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本问题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10 薛玉梅;杨胜勇;;社区参与模式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以赤水市生态旅游发展为例[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化义 刘春荣;后旗强化街居党建构建和谐社区[N];通辽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徐海新邋方芳 记者 高家宽;高桥社区新居民尽享城市舒适生活[N];嘉兴日报;2007年
3 王龙玉;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N];金华日报;2008年
4 河池学院 李广义邋覃勇荣;促进社区参与环境保护[N];广西日报;2007年
5 许娓;社区参与和公民意识[N];中国社会报;2001年
6 徐勇;孟伟;强化激励机制 促进社区参与[N];中国社会报;2002年
7 张平;社区参与 市民巡防 舆论监督[N];房地产时报;2004年
8 段永红 本报记者 吴宏;国家工商总局肯定六盘水“打传”经验[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9 饶洁;将历时3个月 近百社区参与[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赵铮;推进社区参与长路向前大道通途[N];中国社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2 时少华;权力结构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顾沈兵;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何艺玲;临安市生态旅游发展及其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王剑敏;市民社会视角下苏南城市社区政治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王梅;社区政治及其与国家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佳;向海蒙古族乡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艳;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3 王昌燕;吐鲁番葡萄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晓杰;文化遗产旅游的社区参与度评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黄华;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敏娴;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陈振华;利益、认同与制度供给: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武魏巍;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郑飞;公共空间与城市社区发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5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55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