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油泥创造的动漫世界——高校动画雕塑课程教学新探
本文关键词:精雕油泥创造的动漫世界——高校动画雕塑课程教学新探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雕塑 精雕油泥 手办模型 衍生品研发 动漫产业链
【摘要】:在动漫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传统雕塑课程教学目的与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忽略了动画雕塑作为动漫周边产品的客观存在,单一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切断了动漫衍生品从课堂走向市场的通路。本文在传统动画雕塑课如何对接动漫手办模型泥稿制作,实现课堂教学与动漫衍生品研发自然对接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传统雕塑 精雕油泥 手办模型 衍生品研发 动漫产业链
【基金】: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1003027)《河北特色动漫衍生品设计开发策略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校级《动漫衍生品开发课程建设研究》、《动漫衍生品实验教学体系及内容改革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30-4
【正文快照】: 一、以“精雕油泥”替代传统雕塑泥料,为动画雕塑课程的新跨越提供先决条件精雕油泥又称雕塑油泥、工业模型设计油泥。精雕油泥原材料主要是石蜡、石粉、凡士林、碳酸钙、色粉、水等。常见规格为220克/片,每片尺寸为15cm×8cm×1.5cm,冬季常温下硬度78度,夏季常温下硬度69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黄石卫;大学生创造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黄石卫;369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重要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梁津安;由一项心理调查看大学生焦虑缓解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卢绍君;;大学生学习策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金梅;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邱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9 尹德谟;李国宏;;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模式数据分析及学习策略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方丽英;;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窦东友;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炜;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涛;美、日百年动画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学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侯阿冰;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鲁蓉;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董金平;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婚恋观念与行为调研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咨询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平;中国传统雕塑的审美特征[J];文艺研究;1989年02期
2 张桐t@;;雕塑创作大家谈[J];美术观察;2006年02期
3 汪瀛;;论波依斯对西方当代雕塑的贡献[J];艺术评论;2010年11期
4 李政;;论现代雕塑材料的角色[J];艺术百家;2007年03期
5 梁倩;;浅析传统雕塑技法的独特性及保护[J];艺术教育;2010年07期
6 梁倩;;中国传统雕塑技法保护的紧迫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9期
7 刘瑞;;论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雕塑个性化艺术创作的发展[J];大家;2010年24期
8 胥建国;;点击传统——中国学院雕塑溯源[J];中国美术馆;2010年03期
9 金巍;神的意象的双向解读——中西方传统雕塑中对神的表现方式比较[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徐诚一;雕塑——自然与精神的交融[J];美术大观;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凯;对话雕塑[N];美术报;2007年
2 汤兆基;留得“鬼工”为后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郑丽虹;雕塑就是又加又减的艺术[N];深圳特区报;2008年
4 尚荣;中国雕塑院年度会议在柬埔寨举行[N];文艺报;2008年
5 ;大型主题雕塑学术研讨会摘要[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吴鸿;塑本求源[N];美术报;2007年
7 任晶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成立[N];文艺报;2007年
8 范迪安;塑造人文[N];新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凯;别样雕塑 绽放深圳[N];美术报;2007年
10 樊珂;浅议中国雕塑的现代转型[N];美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仲如;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威;中国传统雕塑之特色[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杨红志;心者,,道之主宰[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3 宋猛;动态物质化方式的一种[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颜筝;“洞”悉空间[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冰;虚实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安然;形体、材质、意味[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苗鹏;戈壁、黄河、母亲[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8 陶继锋;现代雕塑创作中的民族化探讨[D];重庆大学;2009年
9 李晓林;试论书法研习对雕塑创作的积极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吕q;中国秦汉雕塑兴盛原因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54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65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