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与西化—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
发布时间:2017-08-17 22:22
本文关键词:民族性与西化—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公共艺术 崇洋 仿古 民族性 西化 后殖民主义 第三空间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对西方的过分“崇洋”导致本土公共艺术作品的大量照搬西化;为迎合西方对“古老”中国的猎奇,又导致低劣粗糙的“仿古”公共艺术的泛滥。该论文针对这两种现象,以占公共空间大部分的建筑与雕塑为研究对象,对其“崇洋”与“仿古”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尝试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切入进行分析,指出“崇洋”即“仿古”,都是对以西方为主导的话语权利的主动迎合,顺从于西方对于东方它者异域文化的定位。引入了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阐明其对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启示。提出建设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本土公共艺术的可行性方案,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走出“崇洋”与“仿古”的误区,开拓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 崇洋 仿古 民族性 西化 后殖民主义 第三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305;J505
【目录】:
- 内容摘要2-3
- Abstract3-6
- 前言6-8
- 第一章 城市公共艺术的“崇洋”8-15
- 第一节 城市楼盘“洋”案名泛滥8-10
- 第二节 城市建筑的西化10-14
- 第三节 城市雕塑的西化14-15
- 第二章 城市公共艺术的“仿古”15-19
- 第一节 城市楼盘案名“仿古”15-16
- 第二节 城市建筑的“仿古”16-18
- 第三节 城市公共雕塑的“仿古”18-19
- 第三章 后殖民视角下的“仿古”与“崇洋”19-23
-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崇洋”19-20
-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仿古”20-21
- 第三节 “仿古”是“崇洋”另一种形式21-22
- 第四节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对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启示22-23
- 第四章 改进城市公共艺术的可行性建议23-33
- 第一节 “洋”与“古”兼收并蓄基础上的开放创新23-25
- 第二节 找准城市的定位方向,,不盲目“崇洋”、“仿古”25-26
- 第三节 政府合理适度的履行职责,防止“贪大求洋”与“假仿古”26-27
- 第四节 加强对传统公共艺术的保护与立法27-29
- 第五节 公共艺术的设计要“以人为本”,不是以“洋”、“古”为本29-30
- 第六节 反思传统文化,防止“假仿古”30-31
- 第七节 避免对西方的偏见和“拿来主义”31-33
- 结语33-34
- 图片34-46
- 参考书目46-47
- 后记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年02期
2 叶廷芳;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691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6914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