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2:25
本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学校 特色课程 贝雕 教学 开发 应用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和主题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期。眼下,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职业技能、优秀技术的从业者,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培养出的大量毕业生存在着“过独木桥”式的传统就业思想,面临着就业压力。而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风向标,恰恰是两者之间最好的桥梁。国家为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快职业教育的转型,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以及疏导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作为我国西部北部湾地区的一所知名中等职业学校,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走在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前列,努力提升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把北海的特色地方工艺——北海贝雕技艺作为特色课程引入到该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聘请当地知名的贝雕工艺美术大师走进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成立了“大师贝雕工作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采取“新型的师徒模式”与学校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双管齐下,加强实现对优秀贝雕工艺人才的培养,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北海贝雕课堂教学的推进,产生了许多具有高级技能水平的贝雕工艺人才,使这项地方特色手工艺得以更好的传承,促进和带动了北海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地方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北海贝雕以其独特的南疆地域特色,在我国贝雕民间工艺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等重要场馆中均有装饰,它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近年来由于北海贝雕产业没有及时地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产业转型滞后。由于受到资金、人才及市场推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北海贝雕工艺产业经济效益不佳。于是,北海贝雕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如作品缺乏创意;设计思想观念陈旧;人才不济等等,结果导致贝雕企业规模大面积萎缩。本论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为基础,结合北海贝雕工艺的发展现状,用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发展地方特色专业为试点创立品牌教学的实例,通过研究贝雕工艺在中职学校的开发和应用问题,分析民间技艺传承与中职教育专业改革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开辟中职学校的特色课程提供借鉴。无疑,符合地方经济需求并带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课程的开设,培养模式的探索,将有益于解决诸多贝雕工艺人才后继无人的困难,有益于整体提高贝雕工艺面临的设计和制作水平,有益于克服产业经营与发展的阻力,充分带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本论文由引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的概况及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贝雕工艺及北海贝雕画概述、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贝雕工艺课程的教学案例、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引入贝雕课程的建议及措施、结语等六个部分组成。论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和国家推行职业教育创新的相关政策,对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本情况、课程设置、北海贝雕的现状及市场调查、北海贝雕工艺的课堂教学等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分析研究,阐述了在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引入贝雕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特别是通过学校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学校专业教师与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协同教学,通过建立北海贝雕工艺的实验教学设施,开发和完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利用教学手段将民间工艺与具有现代观念的设计艺术妥善融合,较全面地提升北海贝雕工艺设计和制作品质,赋予产品全新的形式美感,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的过程,并且对人才培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具体建议。通过本论文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实践及理论方面的成果,期望将会有利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的专业化贝雕人才培养事业,强化课堂教学体系,强化贝雕工艺人力资源的供给基础,形成民间艺术后继有人的传承局面。同时,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推动职业教学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特色课程 贝雕 教学 开发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3;J314.9-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及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的情况11-19
- (一)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况11-12
- (二)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概况12-13
- (三)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13-19
- 1.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体系13-14
- 2.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贝雕工艺课程设置14-19
- 二、贝雕工艺及北海贝雕画概述19-28
- (一) 贝雕工艺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19-22
- 1. 贝雕工艺的起源19-20
- 2. 贝雕工艺的发展过程20-22
- (二) 北海贝雕画的艺术特征22-24
- 1. 色彩23
- 2. 纹理23
- 3. 图案题材23
- 4. 艺术风格23-24
- (三) 北海贝雕工艺的市场调查24-28
- 1. 北海贝雕工艺的市场调查24-25
- 2. 北海贝雕画的现状25-26
- 3. 北海贝雕企业受限于人才匮乏26-28
- 三、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贝雕工艺课程的教学案例28-62
- (一)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聘请的贝雕工艺大师介绍及其教学案例研究28-37
- 1. 北海贝雕工艺大师介绍28-31
- 2.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贝雕大师工作室”(贝雕实训基地)概况31-32
- 3. “贝雕大师工作室”的实践教学32-37
- (二) 实习期间笔者的教学实例调查研究37-56
- 1. 《贝壳概述》教学实例调查38-43
- 2. 《北海贝雕制作工艺流程》教学实例调查43-56
- (三)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贝雕工艺课教学的现状调查56-62
- 1. 调查的目的和内容56
- 2. 调查的方法56
- 3. 问卷调查的过程56
- 4. 调查的统计与分析56-60
- 5. 教师访谈调查60-61
- 6. 调查总结61-62
- 四、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引入贝雕课程的建议及措施62-66
- (一) 解决贝雕课程教学问题与方案62-64
- 1. 有针对性的招收贝雕工艺专业学生,开设系统的贝雕专业课程62
- 2. 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62-63
- 3. 编写校本教材63-64
- 4. 根据优势和问题,调整教学规划64
- (二) 提升北海贝雕工艺品质的构想64-65
- 1. 强化设计环节,重视产品的构成形式64-65
- 2. 开展产品形象设计65
- 3. 细化产品的种类,适应不同的消费者需求65
- (三) 北海贝雕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65-66
- 1. 解决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问题65
- 2. 加强了北海贝雕工艺的文化内涵65
- 3. 北海贝雕工艺的研发有了强有力的基地保障65-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68
- 附录68-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筠梓;许佳;;北海贝雕文化产业的现代设计思考[J];前沿;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莫玉琼;奇葩何日再绽放(下篇)[N];北海日报;2008年
2 记者 周承雪;北海贝雕后继乏人[N];北海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莫玉琼;奇葩何日再绽放(上)[N];北海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严丹;民间艺术的独特篇章[N];北海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曾俊峰;谁来拯救北海贝雕?[N];广西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曾俊峰;北海贝雕再现光彩[N];广西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焦雯 驻广西记者 莫曲;在北部湾感受非遗乐与忧[N];中国文化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鹤;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2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6922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