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雕塑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肖像雕塑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
【摘要】:一直以来,大多数人接受了长期的肖像雕塑造型训练,对模特外在形体的研究较为注重,而忽视了影响肖像雕塑创作的其他因素。在学习和思考之后发现,如果自己的肖像雕塑创作想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和飞跃,就必须重新对肖像雕塑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梳理肖像雕塑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雕塑初学者如何创作肖像雕塑提供理论参考。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将围绕肖像雕塑的创作对象、创作者、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的章节,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由来、目前的研究状况、研究目的和意义等等。第二部分是以肖像雕塑创作的模特对象进行研究,从外在的形体概括和内在的性格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模特的面部形体特征,强调内在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情感对外在形体变化的影响。第三部分阐释雕塑家在整个肖像雕塑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以雕塑家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个人审美经验和作品风格的形成来拓展,研究影响雕塑家创作的因素。第四部分是从肖像雕塑作品本身出发,阐述传统肖像雕塑作品客观性的表现方式到当代肖像雕塑主观性的转变,打破传统肖像雕塑表现形式的界限,拓宽了肖像雕塑创作领域。第五部研究的是观众对肖像雕塑的解读,从观众的角度对大众审美的约定俗成和个人审美经验的局限性问题展开研究,以及观众在误读作品后对作品产生新的认知。总的来说,影响创作一件肖像雕塑作品的因素有很多,其重点就是要把雕塑家作为创作主体对模特客观形象的理性分析和雕塑家的感性表现结合起来。模特形象的理性分析是创作的基础,是有一定规律的。了解模特外部形体的生成规律,主观掌控模特形象的能力,以此来表现出模特的整个精神特质,使得外部形体的理性认识能够更好地为肖像雕塑创作服务。对比内在感受中的真实与形体的区别,外部形体的主观表现是受创作思维的影响,所以雕塑工作者需要关注日常生活,并了解大众的审美需求,通过对外在形体的分析,展现出模特对象内在的精神面貌,表达出雕塑家真挚的艺术情感及观念,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肖像雕塑作品,挖掘出表现雕塑艺术生命力的形式,最终形成新的肖像雕塑创作语言。综上所述,肖像雕塑创作者、创作对象、作品与观众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构筑肖像雕塑创作的主客体,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这篇文章基于本人读研期间在肖像雕塑创作学习中的点滴感悟,在当代雕塑蓬勃发展的文化大背景下,通过对肖像雕塑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去审视、发现和找回我作为一个雕塑工作者应该有的创作状态,为自己未来的肖像雕塑创作找寻出路。
【关键词】:肖像雕塑 创作主客体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的意义8-9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9-10
-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0-11
- 1.5 概念界定11-12
- 第2章 肖像雕塑模特的研究12-20
- 2.1 模特外在的“形”12-15
- 2.1.1 肖像雕塑模特的基本型12-13
- 2.1.2 西方解剖对模特外形的影响13-14
- 2.1.3 东方“相由心生”对模特外形的理解14-15
- 2.2 模特内在的“意”15-18
- 2.2.1 人物性格的差异15-16
- 2.2.2 教育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影响16
- 2.2.3 内在精神特质的表现16-18
- 2.3“形意”结合18-20
- 第3章 雕塑创作者的介入20-26
- 3.1 创作者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20-21
- 3.1.1 精英教育20-21
- 3.1.2 世俗传承21
- 3.2 创作者个人审美经验21-22
- 3.3 创作者个人作品风格22-26
- 3.3.1 创作者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22-24
- 3.3.2 创作者对自然的认知24-26
- 第4章 肖像雕塑作品的表现方式26-37
- 4.1 传统肖像雕塑的表现方式26-29
- 4.1.1 传统的肖像雕塑创作26-27
- 4.1.2 传统材料在肖像雕塑创作中的运用27-29
- 4.2 开放的肖像雕塑创作语言29-37
- 4.2.1 科学技术对肖像雕塑创作的影响29-34
- 4.2.2 观念对肖像雕塑创作的介入34-37
- 第5章 观众对肖像雕塑的解读37-40
- 5.1 大众审美的约定俗成37
- 5.2 个人审美经验的局限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2
- 致谢42-43
- 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昕;永恒的生命──肖像雕塑[J];美术之友;2001年06期
2 杭间;肖像雕塑创作的真实性[J];雕塑;2002年03期
3 黎明 ,高蒙;现实主义肖像雕塑的再认识[J];雕塑;2003年05期
4 吴为山;肖像雕塑的历史反思[J];雕塑;2004年06期
5 曹春生;漫谈肖像雕塑艺术[J];雕塑;2004年06期
6 张小鹭;浅谈肖像雕塑的本土审美意象风格的取向[J];雕塑;2004年06期
7 李晓峰;肖像雕塑随感[J];雕塑;2004年06期
8 李向伟;肖像雕塑小议[J];雕塑;2004年06期
9 李树榕;捕捉肖像雕塑最感人的那个“点”[J];雕塑;2004年06期
10 孙蕊;对肖像雕塑的一点思考[J];雕塑;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长元;人物肖像雕塑的当代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孙燕明;青铜白石凝铸“神完气足”[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3 孟黎;世界四大博物馆镇馆之宝[N];金融时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袁毅;论实验性肖像雕塑的形式处理[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年
2 国怀兴;对肖像雕塑形体的理性分析与感性表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陈浩伟;象与心志—谈当代肖像雕塑中眼睛的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霍晨龙;肖像雕塑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郑亮;中国传统面相在当代肖像雕塑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金来焕;融合与发展[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700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0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