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堆雕艺术对中国画技法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陶瓷堆雕艺术对中国画技法的启示
【摘要】:中国画与陶瓷从产生阶段就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二者艺术联系密不可分。陶瓷堆雕的艺术特点与绘画作品有一定的近似性,目前我国已经有了陶瓷堆雕画,其它绘画类型也有了近似于堆雕技法的运用,通过将陶瓷堆雕艺术技法引入中国画创作的畅想,指出很多优秀的陶瓷创作技法也有在中国画创作中借鉴运用的可能性,还有待进一步尝试与研究,也需要材料科学家的鼎力支持。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关键词】: 陶瓷 堆雕 中国画 创作技法
【分类号】:J314.8
【正文快照】: 陶瓷(china)被誉为是中国(China)的代名词,雏形,在中国绘画史上认定陶瓷绘画是中国画的早期是中华艺术文化的集中代表之一,发展历史久形式之一,它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远,种类繁多,其表现技法、烧造技术也丰富多样,的基础。[1]由此可见中国画与陶瓷从产生阶段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文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J];农业考古;2003年03期
2 王霁轩;;景德镇“四大”优秀传统名瓷装饰特色[J];中国陶瓷;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东;;凌家滩新发现玉猪三题[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玉;;日照地区出土的原始乐器考[J];东南文化;2007年02期
3 邹红琴;;清乾隆年间瓷器器皿上的雕塑装饰浅析[J];雕塑;2011年03期
4 李馨;胡忠胜;;略谈中国当代人物陶瓷雕塑的创作表现[J];佛山陶瓷;2009年02期
5 李静;;论动物陶艺的艺术价值[J];佛山陶瓷;2011年10期
6 谢和朋;;佛教雕塑艺术对泉州提线木偶造型艺术特征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7 朱峻熹;;近年来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存在的问题和陶艺家们的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4年03期
8 陈驰;程幸;许莉;;论清乾隆象生瓷兴盛原因及审美文化内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年01期
9 陈鹏程;;犬在先秦社会生活中的功用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犬意象[J];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郭公民;;生命力之美——抓髻娃娃的巫术信仰与视觉审美的融合[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佳颖;景德镇、石湾、德化三地陶瓷雕塑艺术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宋芳;景德镇玲珑瓷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创新发展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3 仲崇粉;环境景观设计中现代陶艺的艺术特性与运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王颖;陶瓷模具成型工艺的艺术性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5 解立君;论景德镇彩绘人物雕塑瓷[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6 黄文欢;论景德镇传统彩瓷雕塑的艺术特色[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7 葛松柏;论景德镇陶瓷雕塑成型技术[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8 尹娜娜;宋代景德镇影青瓷雕的艺术特征[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9 李宁;对陶瓷艺术创作中重复表现手法的探索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10 李宁;对现代陶艺创作中重复表现手法的探索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1987年发掘纪要[J];东南文化;1988年02期
2 刘安国;天门石家河出土的一批红陶小动物[J];江汉考古;1980年02期
3 田园;;苍鹰振羽 玉面冠巾——石家河出土玉器拾零[J];江汉考古;1989年01期
4 ;陕西华县柳子摥考古发掘简报[J];考古;1959年02期
5 ;青海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反映出的主要问题[J];考古;1976年06期
6 戴应新;;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娍查[J];考古;1977年03期
7 吴汝祚;;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7年04期
8 李友谋;;裴李岗遗址一九七八年发掘简报[J];考古;1979年03期
9 吴汝祚;万树瀛;高平;;山东滕县古遗址调查简报[J];考古;1980年01期
10 高炜;李健民;;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彪;;论艺术市场化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8年15期
2 姬国强;;论中国画创作[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安静;;中国画创作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4 杜婕;;谈中国画创作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5 沈克;;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画创作[J];国画家;2008年05期
6 黎小强;;关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若干思考[J];南方文坛;2008年06期
7 毛丽丹;;中国画创作的哲学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8 朱晓伟;;中国画创作中的“得意忘形”[J];才智;2009年14期
9 庞雪;;谈中国画创作的几个基础环节[J];美术大观;2009年09期
10 陈叶;;谈中国画创作的主体精神[J];学理论;2009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合影[A];'2007中国画创作观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钲;;中国画创作与打太极拳的艺术[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许祖良;;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永恒命题[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许祖良;;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的永恒命题[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陶明君;;江苏中国画创作现状与审美型态[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李芹;;当代山水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取向[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续鸿明 实习记者 胡立辉;以高水平作品引领中国画创作新风向[N];中国文化报;2014年
2 黄群翱;浅析中国画创作中的山水人文精神[N];吉林日报;2014年
3 朱安平;现代中国画创作之我见[N];文艺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静;数字化技术为画家创作提供便利[N];经济日报;2011年
5 徐涛;虚怀若谷是中国画创作的应有精神[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传斌;海底世界中国画创作感想[N];美术报;2011年
7 张月霞;“中国画创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张培成;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N];东方早报;2014年
9 陈履生;高原要有海拔高度[N];美术报;2007年
10 许好成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老许的思考[N];美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杰;“繁”与“简”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2 焦隽;试论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司杰;谈中国画创作的主体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晓f^;新中国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陈艳;藏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的人物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李峰;论灵感思维与中国画创作的诗性追求[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国辉;论中国画创作主体精神的审美创造活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佳佳;从“乱山藏古寺”谈“藏”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妙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刘国松;试论写生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D];鲁迅美术学院;2014年
10 王兟;“戴着枷锁舞蹈”——中国画创作中的戏剧“间离效果”[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710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1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