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25 01:29
本文关键词:心法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观人如观花 用泥同笔墨 旋转观察 材料性 心法
【摘要】:当下,大家可能更热衷于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或者注重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而非作品本身。笔者在三年间的训练的基础上,现以尚晓风先生的《泥塑心法》为本源,探讨泥塑基础教学的训练以及面对材料时的态度。 “观人如观花,用泥同笔墨”转变了笔者之前的观察方法,“坨”的运用在头脑中对“形感”有了明确的意识,克服了从二维到三维转变的平面的绘画性因素。放松对局部的着迷,着眼于整体,由松散的局部构建成有力量感的统一。“旋转的观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并非模糊混沌,而是抛弃了一点观察的弊病,避免了眼睛看到的测量上的差误。最后做艺术的态度还是回归以前艺术大师们的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面对材料时的方式,大量的工作和实践中得到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心得。以上因素,使笔者面对自然时的想法(材料或者观摩对象)由起初的“做什么”转变为“怎么做”,也理解了创作过程的艰辛和反复,亦激发了笔者对艺术道路的兴趣和执着。当然,这些只是笔者三年来自己的体会和实践,也是自己专业方向造型基础与雕塑语言的研究所得。
【关键词】:观人如观花 用泥同笔墨 旋转观察 材料性 心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1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第一章 对尚晓风先生《泥塑心法》的概述9-15
- 1.1 源起9-10
- 1.2 “观人如观花用泥同笔墨”10-11
- 1.3 观察方法的改变11-12
- 1.4 如何在空间中塑造对象12-15
- 1.4.1 “坨”(7)的运用12-13
- 1.4.2 把自己的感受应用在作品中13-14
- 1.4.3 “我们不能模仿自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自然”14-15
- 第二章 基于“泥塑心法”的艺术创作实践研究15-20
- 2.1 由传统所想到的15-17
- 2.2 创作的阶段性转变17-19
- 2.3 态度19-20
- 第三章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2
- 致谢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章峰;形神兼备 风采依然──北魏永宁寺泥塑作品赏析[J];中原文物;2000年04期
2 红枫;;源于大地的文明——中国民间泥塑艺术欣赏[J];语文世界(初中版);2007年Z1期
3 诸昌;;跟孩子玩泥塑[J];老同志之友;2010年08期
4 力群;民间艺人殷天明[J];美术;1950年03期
5 郭炎君;传家宝[J];中文自修;2005年11期
6 王海霞;王海燕;;从地上变出的宝贝——泥塑[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05期
7 昊锦;侯贺良;;泥塑[J];走向世界;2009年16期
8 _5景祜;我P四代的理想[嫦至薣J];美术;1954年09期
9 冯世怀;泥塑佛像的材料配制及抓塑装色技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03期
10 赵松飞;关窍探奥之二 炼丹成道关窍──《天仙金丹心法》秘决刍议(下)[J];中国气功科学;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芳利;;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孔U,
本文编号:734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3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