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云冈石窟的设计特点与设计创新

发布时间:2017-08-25 03:45

  本文关键词:云冈石窟的设计特点与设计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云冈石窟 设计特点 设计创新 中国石窟寺 佛教艺术 中国化 汉化 鲜卑化


【摘要】:中外学者已经对云冈石窟做了各方面大量深刻的研究,但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研究云冈石窟的很少。本文力图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论述云冈石窟在设计方面的特点。云冈石窟在设计上有创新之处和本土化的成功尝试,它与印度石窟和西域等地石窟相比较,其建筑、佛教造像、洞窟形制等方面的设计有不同的特点和创造。云冈石窟之设计特点和设计创新与北魏鲜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也与北魏鲜卑族政权主导的汉化政策有密切关系。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产物,北魏鲜卑族的文化与汉民族文化都深刻地影响了云冈石窟的设计。鲜卑化和汉化是云冈石窟在设计方面的重要特点。云冈石窟之设计创新与鲜卑化和汉化密切相关,中国本土的鲜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成为云冈石窟设计创新之文化基础。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来研究云冈石窟的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有助于拓展中国石窟寺研究的领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佛教艺术的认识和研究。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云冈石窟 设计特点 设计创新 中国石窟寺 佛教艺术 中国化 汉化 鲜卑化
【分类号】:J314.3
【正文快照】: 云冈石窟本身就是一部珍贵的设计学教科书,是古代中国各民族先人设计智慧的结晶。云冈石窟设计之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云冈石窟在设计艺术学上的价值,应当得到重视。云冈石窟在设计方面的特点体现在其建筑和雕塑等多个方面。云冈石窟虽然以开放的态度吸收、接纳中外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鲁生;;见证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发展历程——写在《设计艺术》创刊15周年之际[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包旦妮;高志强;;设计艺术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02期

3 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周胜;;现代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之比较[J];美术观察;2007年12期

5 胡文娟;张宗登;;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策略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8期

6 吴卫;张小华;;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和设计艺术学关系探微[J];包装学报;2011年01期

7 ;谢治青花瓷板作品[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8 胡燕;;动画是否属于设计艺术学[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奚林元;;营销与设计艺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作品[J];美术观察;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赵璧;;视错觉折射出的产品语意[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田文苗;;认知模式对产品与广告的制约作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崔东艳;徐成;;略论设计艺术的“以人为本”[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包永江;周显俊;;朱仙镇年画创新发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黄群;;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自然情结[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杨野;;关于平面意象形教学法的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谢青;;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李們;;民间图形的现代审美与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周平;陆苹;;中国平面设计的“胜利”曙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承传[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 周健儿;打造陶瓷教育“黄埔军校”[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闻;2008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济南)会议召开[N];消费日报;2008年

4 四川美术学院 谢亚平;设计共生 创新设计[N];美术报;2008年

5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杨力;发挥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吴丹;传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N];中国包装报;2009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广东美术馆是一枝异类的花[N];南方日报;2010年

8 黄洁;张朋川:“和而不同”让中国设计文化长盛不衰[N];苏州日报;2010年

9 魏妍妍 魏敬人;对艺术设计专业体系建设的思考[N];吉林日报;2010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从“零经费”起步到全国领先[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超;艺术精神的反拨与升华[D];苏州大学;2008年

2 赵健;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范式的发端及其成因(1862-1937)[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蓓蓓;我国理工类高校设计艺术学学科课程结构改进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2 高岑;心理学视角的设计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王国文;宋代江西瓷制茶具美学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李刚;楚式纹样的设计艺术学诠释及应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5 任春阳;标志设计中形态构成的虚实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6 那馨元;中国包装设计的自信[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7 王之暄;论唐装服装品牌的空间展示风格[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曹莹;设计为和谐[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9 刘雁;形态之“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天卓;生活空间设计的表达方式—深入互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4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34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