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作品选登
本文关键词:吴为山作品选登
更多相关文章: 吴为 作品选 俞平伯 朱自清 手法处理 秦淮河 民族 境界 形象 船头
【摘要】:
【关键词】: 吴为 作品选 俞平伯 朱自清 手法处理 秦淮河 民族 境界 形象 船头
【分类号】:J32
【正文快照】: 俞平伯与朱自清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吴为山作2005月色下,儒雅清秀的灵魂。宁可饿死,也不要美国的救济粮,何等的品格?!朱自清25岁时曾与俞平伯一同夜游秦淮,当时夕阳已去,皎月方来;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河水中浮现出“蔷薇色的历史况味”,吴为山这里塑就的正是彼时滞留于河畔、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心铸魂——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雕塑展》作品选登[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2 乔迁;吴为山雕塑作品[J];装饰;2004年07期
3 范小青;;别了乡塘[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4年03期
4 尹少淳;道通天地有形外——吴为山的雕塑艺术[J];美术;2000年11期
5 崔进;塑造人类记忆的心灵之手——吴为山雕塑评论辑录[J];艺术界;2000年02期
6 ;吴为山雕塑艺术评论辑录[J];东方艺术;2002年05期
7 尚荣;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应邀赴日举办雕塑绘画展[J];艺术市场;2005年03期
8 张道一;为时代造像——吴为山雕塑“文化名人系列”[J];美术;1997年05期
9 杨振宁;;名家眼里的吴为山[J];雨花;2007年03期
10 王旭烽;;苏堤春晓[J];当代;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玮摄影作品选[A];黑龙江省烟草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专刊[C];2004年
2 郑利华;;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编纂的若干想法与说明[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何峰;;编写《藏族历代文学作品选》一书的体会[A];社会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经验文集[C];1991年
4 朱思信;;文学史与作品选结合教学的认识与实践[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纪念于右任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书画展览作品选[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6 李景端;;告慰袁可嘉[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杜玲玲;;俞平伯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8 胡清华;;寓言故事儿童绘画作品选登[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9 韩俊刚;吴为民;李暾;杜慧敏;;(A7)专题讨论2:形式验证与模拟验证[A];第四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党永庵;;三秦词家:写在纸上的深情歌唱——《陕西歌词百家作品选(1949—2009)》序言[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魏;李群会见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N];青岛日报;2011年
2 乔迁;吴为山——雕塑中国气派[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何文昌;倪俊宇多篇作品入选全国性选集[N];海南农垦报;2006年
4 何腾江;中山作家出书“慢”中皆精品[N];中山日报;2008年
5 萧平;《伯恩哈德传》引进中国[N];文学报;2007年
6 徐林娜 编译;转型之道 赚钱正途[N];中国摄影报;2006年
7 耿联;吴为山委员:留下历史的光辉记忆[N];新华日报;2008年
8 记者 陶婧;将南昌打造成雕塑之都文化之都[N];南昌日报;2009年
9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程十发;澳门情怀[N];美术报;2004年
10 戴宏海;尺幅之间显境界[N];温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清宇;抒情传统下的自我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2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4 李彬;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霁;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亮;新诗“口语”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伟科;《红楼梦》美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邓利;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衍变的历史轨迹[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晓东;朱自清学术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芸;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建构——俞平伯散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万鹏;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丹;人教版新课程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外国作品选编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邓磊;论俞平伯诗文的禅理趣味[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淳;贵族的平民化尝试[D];苏州大学;2010年
6 阚赤兵;宋代女词人词作研究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艳;苏葆桢粉彩花鸟画技法及其美学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邓艮;初期白话诗坛坐标上的俞平伯[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辛欣;“钗黛合一”评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李晓已;俞平伯小品文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39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3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