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感知常见自然物物性—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7-09-15 12:14

  本文关键词:感知常见自然物物性—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物 物性 感知 雕塑


【摘要】:本文通过对常见自然物物性感知的分析,探讨艺术家该如何对自然物物性进行正确的感知以便在雕塑创作中对其进行充分的运用。文章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物的物性进行阐释,并得出物性对艺术家的创作所构成的意义。第二部分对自然物物象的存在与物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用常见的自然物来进行举例说明并加以对应大师的雕塑作品来阐述自然物物象在雕塑中的运用现状,再对空间中的物象和时间中的物象进行分析以证论点。第三部分是对自然物物象的感知进行客观分析,包括感知的过程、方式及状态,引经据典。从而得到对自然物物性进行充分理解和感知方式方法。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以自身对自然物的认知与自己的创作进行结合,使自己的作品的情感与物性的感知相结合。文章通过对以上几点的分析,得知天地之性,人为贵。作为雕塑艺术工作者,应该不断深入寻求物质的本真,对物质生成“敬爱”之心。忘掉自己的存在,摒除知识,彻底摆脱与对象的认识关系,放弃一切主观的欲求和概念,用本真的我与自然物直接交流。艺术作品也就能从“形”升华到了“神”的境地。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磨心”的过程。“无住生心”。只有抛弃一切“妄想”,清静本心,才能使心回归本真,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总之,如果恰到好处地借物性来表达,便可以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传达的深意,隐含在作品所描述的精神和感受之中,使作品更优美,更含蓄。让观者去揣摩、去品读,留下未知、深思和寻味的空间,在言已尽而意无穷中表达,从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关键词】:自然物 物性 感知 雕塑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第一章 自然物物性的阐释7-9
  • 第二章 自然物物象的存在与物性的关系9-19
  • 2.1 可感知的常见自然物物象的分析9-17
  • 2.2 空间中的物象17-18
  • 2.3 时间中的物象18-19
  • 第三章 对自然物物性的感知19-24
  • 3.1 感知的过程19-20
  • 3.2 感知的方式20-21
  • 3.3 感知的状态21-24
  • 第四章 对自然物物性的认知与我的创作24-29
  • 4.1 自身对自然物感兴趣的原由24
  • 4.2 自然物物性与我的创作24-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1
  • 致谢3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宏艳;;雕塑创作要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质[J];雕塑;2007年05期

2 高蒙;;第二届俄罗斯奔萨国际雕塑创作营[J];雕塑;2009年03期

3 陈帅;;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4 王小蕙;;印度雕塑创作营随笔[J];雕塑;2013年01期

5 乔迁;;阅读山川——写在雕塑创作之余[J];名作欣赏;2013年22期

6 陈天;由于没有深入生活——雕塑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J];美术;1956年12期

7 ;为了雕塑创作的繁荣——雕塑会议纪要[J];美术;1959年01期

8 刘开渠;雕塑创作的新气象[J];美术;1959年10期

9 陈云岗;有感于当前的雕塑创作及发展[J];美术;1982年10期

10 张德蒂;东方的邀请——雕塑创作风格探索点滴[J];美术研究;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金字塔下的雕塑创作行[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记者 康磊;中国雕塑创作实践基地落户东北师大[N];长春日报;2010年

3 ;检索雕塑创作和教育成长的档案[N];东方早报;2014年

4 记者刘千圣、实习生杨黎、杨涵淅;乌鲁木齐城市雕塑创作营作品落成揭幕[N];新疆日报(汉);2009年

5 彭澄;多培养点“公共艺术”意识[N];太原日报;2014年

6 朱小钧 涂辛;聚焦雕塑创作的历史和未来[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罗学锋 陈兴鑫;体现乐山精神 鼓舞人们坚定向前[N];乐山日报;2014年

8 孙振华;以自己的方式在场[N];吉林日报;2013年

9 建德记者站 李牡娇 通讯员 范胜利;建德山水历史成为雕塑创作原点[N];杭州日报;2010年

10 孙伟;谈《月亮的欢笑》雕塑创作[N];中国文化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仲如;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宇阳;传统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重新审视和使用[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2 闫丽敏;漆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D];郑州大学;2015年

3 陆莹莹;在构建中感悟—雕塑创作中的拼接手法与意境呈现[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郑娇;浅论雕塑创作中空间的探索—材质对空间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雪;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昕;三维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与思考[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7 刘海;金属雕塑创作的当代性[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8 巨野默;意象观念在当下中国雕塑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林意深;观念雕塑创作的人性思辨[D];吉林艺术学院;2016年

10 向琬;纸粘土雕塑创作与材料认知[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6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56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2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