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雕塑与罗马式、哥特式雕塑的美学比较
本文关键词:唐代佛教雕塑与罗马式、哥特式雕塑的美学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佛教雕塑 罗马式雕塑 哥特式雕塑 阳刚 阴柔美 基督教 写实性 造像 世俗性 形象
【摘要】:作为宗教造像学和中西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雕塑和基督教雕塑不仅分别反映了中西宗教文化的特点,也综合性地提供了中西文化及中西传统审美心理的象征。本文从宗教性与世俗性、象征性与写实性、阳刚美与阴柔美等不同层面,以历史的观点,运用艺术比较学方法,论述了唐代佛教雕塑与基督教罗马式、哥特式雕塑在美学上的异同及其文化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唐代佛教雕塑 罗马式雕塑 哥特式雕塑 阳刚 阴柔美 基督教 写实性 造像 世俗性 形象
【分类号】:J301
【正文快照】: (一)中国传统雕塑多出于民间匠人之手,群体性大于个体性。佛教石窟造像的宗教性质更突出了这个特点。这一时代和那一时代的造像,即使相隔数百年,也显得好像是孪生兄弟。而中世纪基督教雕塑还能区分出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等不同风格。但这一点不是绝对的。哥特式雕塑包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世哲;;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2 林同华;简论中国原始社会的绘画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李小燕,方译;基督教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宗教情结[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刘晓路;焱焱炎炎 扬光飞文──秦汉绘画概论[J];南都学坛;2001年01期
5 卜宪群;东晋南朝家族的分化与士族的衰落研究——以琅s⊥跏衔行腫J];南都学坛;2004年03期
6 宁稼雨;从《世说新语》看维摩在家居士观念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王拥军;科技革命和艺术创新[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黄海澄;;缘何贬损大卫和陈逸飞?[J];美与时代;2006年04期
9 张娟;论清流和清议的二重性[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吴焯;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的宗教与文化[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贯井 正;《三国志演义》诸葛亮形象生成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3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5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8 常志刚;基于光视空间概念的光与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柯卓英;唐代的文学传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桂珍;名士与遗民双重人格的展示——论张岱的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古大勇;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3 程倩;中西方古代设计艺术思想渊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白雁南;浅谈《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的特点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亮;象征与现实的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白建忠;《文心雕龙》杨批中的创作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丽;《世说新语》的人物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8 冯炳超;西方风景油画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俏;具象图式的精神守望者[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梅光泽;《世说新语》副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58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85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