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主题”雕塑在城市景观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1:27
本文关键词:“孝道主题”雕塑在城市景观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景观雕塑 城市景观 濮阳 孝道主题 环境空间
【摘要】:城市景观雕塑是人类历史的缩影和印迹,是文明兴衰的载体和见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密切,对城市风貌影响最大,在环境空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雕塑的艺术形式来宣传孝道,将孝道文化与景观雕塑环境设计相结合,形成“孝道主题”雕塑城市景观。这样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功德意识。 本文以解决濮阳城市景观雕塑环境中现存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对濮阳特有的自然风貌、风俗民情来探讨景观雕塑环境空间以及文化内涵,其次是通过历史文化名城濮阳的景观雕塑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研究和分析,阐述为解决当前濮阳城市景观雕塑环境中存在的特色危机、文化危机、环境危机寻找解决途径。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城市景观雕塑环境设计,“孝道主题”雕塑在城市构建中的具体策略,宣传孝道文化,使“尊老敬老”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关键词】:景观雕塑 城市景观 濮阳 孝道主题 环境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J31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6
- 1.1 选题依据7-8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0-11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11
- 1.5.1 雕塑11
- 1.5.2 城市景观环境11
- 1.6 历史文化名城濮阳的概述11-16
- 1.6.1 濮阳的地理特征12
- 1.6.2 濮阳的历史人文环境12-16
- 2 历史文化名城濮阳的景观雕塑环境现状分析16-23
- 2.1 濮阳城市中有代表性的景观雕塑环境空间分析16-17
- 2.1.1 肖像人物性雕塑的环境空间分析—“帝颛顼乘龙至四海”16
- 2.1.2 纪念碑的环境空间分析—子路墓祠纪念碑16-17
- 2.1.3 象征主义雕塑的环境空间分析—“雄风”17
- 2.2 濮阳市景观雕塑环境中现存的问题17-21
- 2.2.1 材质低劣,做工粗糙18-19
- 2.2.2 创意肤浅,盲目照搬19-20
- 2.2.3 内容相近,题材相似20
- 2.2.4 造型粗陋,美感缺乏20-21
- 2.3 造成问题的原因21-23
- 2.3.1 社会原因21
- 2.3.2 人为破坏21-23
- 3 濮阳“孝道主题”雕塑环境的设计原则与思路23-32
- 3.1 设计原则23-26
- 3.1.1 结合地方特色原则23-24
- 3.1.2 继承与创新原则24-25
- 3.1.3 可持续发展原则25-26
- 3.2 设计思路26-32
- 3.2.1 从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26-27
- 3.2.2 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27-28
- 3.2.3 要与特定环境相统一28-30
- 3.2.4 与人文环境相和谐30-32
- 4 濮阳“孝道主题”雕塑环境设计的策略与方法32-38
- 4.1 设计的策略32-34
- 4.1.1 决策者: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后期管理与维护33
- 4.1.2 设计者:制定景观雕塑环境的整体规划33
- 4.1.3 大众:强化宣传普及,提高人们的觉悟33-34
- 4.2 设计的方法34-38
- 4.2.1 尊重环境的特性34-35
- 4.2.2 关注公众的参与35-36
- 4.2.3 注重历史的延续性36-38
- 5 濮阳“孝道主题”雕塑环境设计展望38-40
- 5.1 以人为本的发展38-39
- 5.2 开放化、多元化、时代化发展39-40
- 结语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件44-56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力夫;;城市景观的雕塑设计——“景物共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侯中淑;;城市雕塑与城市景观形象[J];城乡建设;2008年03期
3 陈少明;解读我国城市雕塑的现状与发展[J];装饰;2003年07期
4 梁家年;万敏;;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探讨[J];装饰;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晓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中原文化特色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敏;试析公共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和谐构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谢琛琛;景观雕塑环境的空间秩序建构[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许凯明;景观雕塑的造型空间[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周东红;景观雕塑及其环境的艺术形态[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谢佳音;当代城市雕塑视觉创作特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刘辉;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规划与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谭巍;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陈健;浅谈雕塑与环境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继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延续古城历史文脉[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9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2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