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主成分分析法
【摘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现已成为一个区域或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它不仅蕴含了民俗内涵、科技内涵等,同时又富有深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陕西省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种类丰富,囊括了不同社会层次的不同文化形态,如泥塑、剪纸、皮影、饮食等,独具地域特色。近年来,随着陕西民俗文化商品化趋势逐步增强,民俗旅游业日益兴旺,陕西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陕西省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分析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和微观的层面分析总结出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3个主要制约因子:政府管理因子、产品市场因子和生产观念因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该从完善塑文化产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鼓励优秀原创泥塑产品创作、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大泥塑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力度、培育凤翔泥塑文化市场等方面提出促进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本文创新点在于:运用SPSS软件,对制约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政府管理、产品市场及生产观念是制约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主成分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研究框架15
- 1.4 创新点15-16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16-22
- 2.1 基本概念16-19
- 2.1.1 民俗文化含义16
- 2.1.2 民俗文化产业含义、特征和范围16-18
- 2.1.3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内涵18-19
- 2.2 相关理论基础19-22
- 2.2.1 比较优势理论19
- 2.2.2 资源禀赋理论19-20
- 2.2.3 系统理论20-22
- 3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2-31
- 3.1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2-27
- 3.1.1 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2-23
- 3.1.2 销售市场较稳定且渠道多样化23-24
- 3.1.3 凤翔泥塑品牌价值逐渐形成24-25
- 3.1.4 政府重视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25-27
- 3.2 凤翔泥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7-29
- 3.2.1 产业结构不合理27
- 3.2.2 产业缺乏科学的规划27-28
- 3.2.3 产业规模偏小28
- 3.2.4 文化产业人才缺乏28-29
- 3.3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成因29-30
- 3.3.1 政府引领作用欠缺29
- 3.3.2 泥塑民俗文化市场化程度低29-30
- 3.3.3 思想观念保守,,产业意识淡薄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4 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31-47
- 4.1 影响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因素的理论分析31-39
- 4.1.1 宏观层面因素31-35
- 4.1.2 微观层面因素35-39
-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主要制约因素分析39-46
- 4.2.1 主成分分析法作用机理40-41
- 4.2.2 研究方法、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41-42
- 4.2.3 问卷信度与效度研究42-43
- 4.2.4 数据分析43-45
- 4.2.5 结果讨论45-46
- 4.3 本章小结46-47
- 5 促进凤翔泥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47-52
- 5.1 完善法律,建立泥塑文化产业管理法规体系47
- 5.2 鼓励优秀原创泥塑产品创作47-48
- 5.3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48-49
- 5.4 加大泥塑传承人保护与培养力度49
- 5.5 培育凤翔泥塑文化市场,做特色文化产业49-50
- 5.6 以不同形式进行产业开发50-51
- 5.7 本章小结51-52
- 6 结论与展望52-53
- 6.1 主要研究结论52
- 6.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川;西藏民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评《西藏民俗文化》[J];中国藏学;2004年02期
2 王军,丰收;浅述民间文化与民间文化产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1期
3 田钊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基于恩施州与湖北省的对比分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5期
4 汪超;;双人旱船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新闻爱好者;2009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兰新;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黄立群;贵州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李雪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朱雁群;中国培训产业发展障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强双龙;甘肃省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龚剑鹏;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品牌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晓延;基于区位商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辉;日照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胡德江;山东省文化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赵华;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4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99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