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消费与自我认同的代际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3 03:27
本文关键词:动漫消费与自我认同的代际分析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美日动漫文化于20世纪80年代涌入我国,随后以非常快的速度占领了我国的文化娱乐市场,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扩展着领域。现代社会中,动漫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图书、报刊乃至广告、玩具、生活用品及各种游戏的软件,成为青少年甚至许多成人的最爱。人们对于动漫的消费达到了巨大的规模,而且这种消费的幅度还在不断上涨。 动漫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小孩子的专属,一提到动漫就觉得那些都是小孩子的玩意儿,认为根本不值得一提。在学术界对于动漫的研究视角,从经济学、传播学、艺术学角度研究的多,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的相对较少。 本文对动漫消费行为的特点进行了叙述,指出人们对动漫周边产品的消费具有收藏性,动漫消费具有趣味性、从众性特点,是一种精神消费。本文引入了代际分析的视角,将动漫消费群体分为“70后”、“80后”、“90后”三个代际,进行代际分析,指出不同年代的人,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在动漫消费中的表现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消费表达认同,动漫消费属于精神消费范围,对动漫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认同危机,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的认同危机,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消费不仅体现和表达认同,而且对自我认同还具有一定的构建作用。动漫消费对自我认同的建构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群体的视角看,动漫消费建构着人们的群体归属感,从个人的视角看,动漫消费建构着人们的自我感。在动漫消费中,还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对自我认同的建构具有负面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71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茜;我国漫迷对中日动漫的感知差异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郑和明;体育动漫影响青少年篮球价值取向原因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菁;解读宫崎骏商业动画电影:文本特征和受众解读[D];南京大学;2012年
4 佟菲;想象表演与自我呈现—“观展”范式下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22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32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