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当代艺术的虚拟情节

发布时间:2018-03-13 06:03

  本文选题:数字化 切入点:虚拟 出处:《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虚拟即为虚构。虚拟既是当代艺术作品情节内容的特征又是情节的表现手段。本文拟订这个词的词性为形容词和动词。旨在从这两方面出发,描述当代艺术所使用的数字化手段和媒介以及在题材内容对自我的转向所带来的虚拟的艺术景象。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数字化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即将我们带进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大众媒介的的蔓延也加速了大众文化的蔓延。电视网络电脑共建这个时代的虚拟空间。大众虚拟文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生活在这一代的艺术家,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也发生着潜在的变化。艺术家通过获取时尚、流行、消费、网络、动漫、等大众流行图像,消除了严肃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等级关系,通过对图像资源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借用,改变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带来艺术作品新的特征和变化。本文主要以当代绘画作品为例阐述当代艺术在虚拟美学的影响下,艺术家通过选取个人化倾向题材内容、利用各种数字媒介和大众流行文化资源、运用游戏化和隐喻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当代性和艺术家个人丰富想象力的虚拟情节的特征。本文所引述当代绘画作品均结合艺术家个人的经历从作品的图像内容,媒介手段和叙事方式上用以点代面的方式试图折射出的当代绘画的虚拟情节的概况。每一部艺术史都反复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艺术特征的形成都反映了一个时代关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种现状。微观上也反映了这个时代艺术家的特殊的精神气质。因此本文也将叙述这些虚拟情节在中国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中国特征特征,以及作为现实中的我们在当代的环境中必须面对的自我审视。
[Abstract]:Fictitious is fiction. Fictitious is not onl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ot content of the contemporary art work, but also the means of expression of the plot. This paper formulates the part of speech of this word as an adjective and a verb in order to proceed from these two aspects. Describe the digital means and media used in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virtual art scene brought about by the turn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to self.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age has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changed people's thinking. The most obvious features of the digital age will bring us into a real virtual world. The spread of mass media has also accelerated the spread of popular culture. The age of virtual culture has come. Artists of this generation, Their perceptions and emotions are also potentially changing. Artists eliminate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ious art and pop culture by acquiring popular images of fashion, pop, consumption, internet, anima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inherent sensitivity and borrowing of image resources, we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bring about new features and changes of artistic work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contemporary painting works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ar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irtual aesthetics. Artists use digital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al resources by selecting personal content. The use of gameplay and metaphorical narration has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ctitious plot with Chinese modernity and individual imagination of the artist.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s quoted in this paper are combined with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 the artist from the image content of the work. An overview of the fictitious plot of contemporary painting that is attempted to be reflected in media and narrative methods. Every history of art tells us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The formation of any artistic feature refl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ulture of an era. Microscopically, it also reflects the special spiritual temperament of the artists of this era.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lso describe these fictitious plo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formed in this social environment of China, And the self-examination that we must face in the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as the reality.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若辉;;数字化时代人的生存方式革命及特征[J];湖湘论坛;2006年03期

2 宋鑫;;数字化时代生存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鲍宗豪,李振;数字化时代的价值转向[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5期

4 余乃忠;;从“误解”到“同居”: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历史性际遇[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李涛;数字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J];东方论坛;2004年04期

6 沈平彪;;数字化时代广告学专业教学探讨[J];美术大观;2006年09期

7 荣荣;;她们[J];清明;2007年02期

8 刘建国;程雨竹;;应对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的位移[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2期

9 胡俊;;数字化时代美术的新趋向:自助式集体创作[J];荣宝斋;2011年08期

10 鲍宗豪,李振;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现象学[J];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艳侠;;对数字化环境中教学的几点认识——数字化教学手段分析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董淑英;肖田元;王帅;;在虚拟空间中对军队系统的描述与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毕春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建设及启示[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方梅;;数字化时代的网上编辑部[A];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俊;万刚;;空间认知的新窗口——地理虚拟空间十年回顾(摘要)[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6 王小海;;数字化时代词典编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7 陆斌杰;;数字化时代医院的设备管理[A];2008中国医疗设备春季论坛暨中华医学会工程学分会中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宋峰;;新手术时代[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军;王江萍;徐轩轩;;信息化时代的城市规划学科[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恩泽;中国,感受数字化时代[N];中国冶金报;2003年

2 吴汉松;石狮城乡管理迈入“数字化时代”[N];石狮日报;2010年

3 陈健;DSP:数字化时代的基石[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记者 舒静;三问谷歌“侵权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周云;中国文化要靠核心价值影响世界[N];贵州民族报;2009年

6 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作家 关仁山;从谷歌“侵权门”谈作家们的思考[N];河北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祝旗 纪家梅 通讯员 汪玲玲;全面驶入数字化时代[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好心情工作站;数字化时代的音乐大师(二)[N];大众科技报;2000年

9 张翼;数字化春节的营销迷狂[N];中国经营报;2006年

10 严洁;美国消费电子市场步入数字化时代[N];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明;信息化进程中建筑设计的历史变迁[D];同济大学;2006年

2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谢俊;虚拟自我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童小娥;四类述补短语与位移事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王彬;论刑事搜查[D];四川大学;2007年

7 高德胜;信息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胡小安;虚拟技术若干哲学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9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余俊生;网络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数字化时代生存问题的哲学回应[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叶致芸;数字化时代报纸经营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宏光;虚拟空间的文化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庆;当代艺术的虚拟情节[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5 龙祖坤;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网络[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石晶;数字化进程中建筑设计方式的发展变迁[D];湖南大学;2007年

7 闵清;虚拟实践与人的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喻跃龙;虚拟空间的实在德性[D];中南大学;2003年

9 贡少辉;媒介效果—虚拟与现实[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杨晓钏;数字化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5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605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