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成人化的传播学辨析
本文选题:成人化 + 卡通片 ; 参考:《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对于"卡通成人化",传播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批判者认为其模糊了儿童和成人的界限,是商业逻辑下的媒介游戏,是儿童心理成人化的"催熟剂"。辩护者则认为,批判者并没有解释卡通成人化的真正原因;辩护者的理由是,卡通不止是青少年受众的专利,成人卡通不等于"暴力与情色",成人是卡通及其衍生产品的媒介消费主体之一,动漫产业升级有赖于卡通成人化,卡通成人化是国际动漫潮流。实际上,卡通成人化本身无善恶之分,但卡通成人化的实现方式却有好坏之别,关键在于媒介社会给出的是何种样式的设置。面对卡通成人化的发展趋势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着眼于卡通成人化弊端的化解,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卡通分级的实施势在必行。
[Abstract]:As for "cartoon adult",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views in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 Critics believe that it blurs the limit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is a medium game under commercial logic and a "ripener" for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dult. The defender believes that the critic does not explain the real reason for the card to be adult; the justification for the defender is that cartoon is not the reason. The adult cartoon is not equal to "violence and pornography", adult is one of the media consumption subjects of cartoon and its derivatives, the upgrading of animation industry depends on cartoon adult, cartoon adult is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In fact, cartoon adult has no good and evil points, but the realization way of cartoon adul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od and bad, the key lies in what kind of style set up by the media society. Facing the trend of cartoon adult developmen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focusing on the defuse of the malpractice of cartoon adult, the promotion of media literac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rtoon grading are imperativ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南大学;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动画产业如何吸引成年人眼球[J];传媒观察;2006年03期
2 叶风;动画片《机器猫》的角色设计[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年05期
3 谢斌;;新媒体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09期
4 郭赫男;解天滋;;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的传播学意义探微[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毕玉;;境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新闻界;2008年01期
6 彭晶晶;;受众:商品的发现与人的忽视——“受众商品论”的一种解读[J];新闻世界;2009年04期
7 王立纲;;媒介伤害儿童十宗罪[J];青年记者;2008年19期
8 宋艳丽;沈丽娟;;广告商的在场——对“受众商品论”的一种解读[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1期
9 董娜;祁梦竹;;通过比较看不足——论国产动画的缺失[J];声屏世界;2007年03期
10 陈峻俊;;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变迁与童年理论[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 楠;[N];中华新闻报;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陈海燕;;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余月玲;;电视娱乐节目互动方式的传播学思考——以《超级女生》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宋玢璐;;影视剧对社会性别观念的正面建构——从受众接受的角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袁金龙;黄曼曼;;安徽省服饰传播媒介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赵迪;王德海;;受众本位论视角下的参与式农业推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10 程德安;;传播学中的商标[J];中华商标;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周岩;;媒介形态发展与媒介认识思想之变迁[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龙小伟;;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贫困”难题及其破解——以高校研究生智力支农扶农为例的探讨[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5 魏婷;;煤矿安全信息传播中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珊珊;;世界语与跨文化传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李建伟;;版权贸易中的编辑角色[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婧;;“读图时代”是真实存在还是拟态环境[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魏玉山;;国外新闻出版国家监管体制[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陈曼;我国体育学术核心期刊栏目设置与广告经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王芳;武术套路与跆拳道文化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动画产业如何吸引成年人眼球[J];传媒观察;2006年03期
2 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下)─—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年03期
3 李本乾;议程设置思想渊源及早期发展[J];当代传播;2003年03期
4 刘晓红;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J];当代传播;2004年01期
5 何建平,李蕾蕾;深圳动漫产业发展路径及其本地和外部因素分析[J];当代电影;2005年06期
6 洪lN;中国动画剧本现状浅析[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年05期
7 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年04期
8 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J];国际新闻界;2001年03期
9 陈力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国际新闻界;2005年05期
10 郭镇之;关于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J];国际新闻界;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姝;;儿童节目拒绝成人化[J];记者摇篮;2008年06期
2 韩倩;;浅析我国儿童网站内容中存在的问题[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年09期
3 虞静;推荐《自古英雄出少年》[J];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08期
4 舒婕;;当代中国少儿节目现状分析[J];华商;2008年07期
5 杨燕;;儿童电视节目问题与对策探析[J];东南传播;2008年08期
6 鲁卫东;;少儿是少儿电视节目的主体[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1期
7 许莺莺;;少儿节目成人化倾向的对策[J];视听纵横;2011年03期
8 金震茅;;少儿节目“去成人化”的若干思考[J];声屏世界;2007年10期
9 满堂喝彩;;网站导航[J];电脑迷;2007年15期
10 李天香;;树立正确理念 办好少儿电视节目[J];视听纵横;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学华;;中国流动少年儿童融入城市教育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张磊;;角色体验,,“心”感觉——少先队组织心理体验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快乐阅读点亮童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曾宪纬;李娜;;论对网络儿童色情犯罪的立法规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李晶锋;;谈如何讲好小学生观众[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6 李书敏;;给孩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昱瑾;郑思晨;沈人骅;;多元视角下少年儿童科技创新实践体验活动的辅导——兼谈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辅导思路[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戴娟;;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害心理影响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景泉;;正畸治疗少年儿童的颞颌关节紊乱症[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10 徐进一;白先同;;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报告[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龙巨澜 方大丰;长沙勾勒卡通产业脉络[N];工人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黄婧;卡通“丁丁”有望“历险”中国[N];国际金融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颖 通讯员 马红莲;儿童服装“成人化”隐忧多[N];保定日报;2007年
4 许朝军;青少年科创拒绝“成人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周建跃 温红蕾;小胖墩 减肥不可成人化[N];健康时报;2006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庄威;还少儿一个真正的童真乐园[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邹立萍;中小学生行为成人化[N];大同日报;2008年
8 记者 金鹏;未成年人消费成人化让人忧[N];嘉兴日报;2006年
9 栾吟之;童装何必“成人化”[N];解放日报;2005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缪丽君;儿童:还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N];台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琳;昆曲与近世江南社会生活[D];苏州大学;2006年
2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4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戴姝英;美国电视分级制研究(1996-2009)[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晨;文化生态的衍变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本思;论张天翼童话创作的成人化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薛寅俊;反对成人化: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3 干伟溢;流动少年儿童同伴支持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段小聪;从《火影忍者》看日本卡通片对传统文化的结构和重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叶祥伟;西安市少年儿童校外篮球培训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6 李丽红;论少儿读物对少年儿童人格养成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7 周洁;少儿题材电视剧的表现特征及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8 刘广秀;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透视农村基础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莹;山东省少年儿童1985-2010年生长发育变化趋势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罗莉莉;美国高等教育“成人化”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0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184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