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萌”系网络流行语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5:40
【摘要】: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随着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的迅速攀升,作为网络空间交流媒介的网络语言,已渗透中国当今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应运而生、泥沙俱下,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近年来,在日本盛行的“萌文化”和“萌元素”涌入中国,很多日源新词也通过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等媒介源源不断地注入现代汉语中。 大约在2009年前后,“萌”字在中国网络上开始频繁出现。随后,产生了一大批“萌宝”、“萌娃”、“萌女郎”、“萌妹纸”、“呆萌”“超萌”等“萌”系网络新词。2010年,随着“卖萌”一词的走红,这些“萌”系网络新词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在2014年,极具典型意义的“萌萌哒”一词,风靡整个网络,全面掀起了“萌”系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热潮。当前,这类“萌”系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网络背景下的新兴流行语,逐渐被广大网友所接受和掌握,并从网络世界走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发挥着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的语言价值。 “萌”系网络流行语是众多网络流行语的一种。“系”表示具有某种风格特征的一类。“萌”系流行语就是指具有“萌”属性、“萌”要素、“萌”倾向,用来表达一种“可爱”、“喜欢”、“爱慕”等特殊感情的一类网络新语体。这类网络流行语,语体结构简单、句式相对固定,但语义丰富、用法灵活,风格独特鲜明,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本论文立足于“萌”系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应用,以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以及文化语言、应用语言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萌”、“卖萌”、“萌萌哒”等具有代表性的“萌”系网络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萌”系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以及它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本文还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语言自身的因素分析了“萌”系语流行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对于“萌”系语流行的规范化使用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全文共分为引言和四大章节,引言主要介绍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对“萌”系网络流行语进行概述,分析其历史渊源,总结其意义演变特征;第二章研究“萌”系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及构成方式,对其进行归纳梳理;第三章总结“萌”系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并探究其兴起的原因;第四章主要探讨“萌”系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最后慎重探讨现今社会对“萌”系网络流行语应采取的态度,为“萌”系网络流行语的未来走向提出见解。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竹;孙莲花;;“萌”与“萌え”的中日对比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孙霁;;关于“萌文化”的现状分析——从青年亚文化到被主流文化认可之路[J];今传媒;2013年10期

3 潘胜泽;;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试析网络流行语“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9期

4 殷晟;网络语言现象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钟吉娅;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张佳慧;朱蓓蓓;杨阳;;网络新词“萌”的语言学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军,刘峰;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韩亚婷;;“XX体”语言变体在网络上得以广泛流传的模因论解读[J];海外英语;2012年13期

10 白琳;;浅析网络流行语—萌[J];武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782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782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