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漫开发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漫开发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开发特征及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开发意义,从客家文化旅游动漫的开发内容、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及动漫产业链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构想。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梅州市文化生态旅游研究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开发 动漫开发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0900036)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前言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满足高层次旅游需求的旅游活动,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潮流,也是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1]。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在于文化资源开发、难点在于文化的旅游表达[2]。“很有说头、很少看头、更没玩头”的文化特征使文化旅游开发普遍面临“浅层次低水平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陆,寇跃灵;论文化旅游产品及其开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李冰;;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3 梁锦梅;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4 吴炳玉;闽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俞万源;李海山;;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6年04期
6 谢莉;;构建“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的微观策略[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7 陈义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8 周建新;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J];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檀小舒;客家文化与永定土楼旅游资源的深开发[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范淑青;;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2 李建华;陈端吕;;常德市旅游景观类型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朱智;;河源旅游景区与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4 赵银德;高明明;安文明;;关于后经济危机下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雷蓉;胡北明;;神仙文化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仙市镇旅游开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6 李万莲;;安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崔晓明;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问题和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邱茂慧;;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1期
9 胡迎春;李洪娜;张岚;;辽宁省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分析及优化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亚峰;;一对一市场营销模式对旅行社传统业务流程影响的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俊;赵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兴义市下午屯为研究个案[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2 王光文;;草原文化资源产业化项目管理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3 毛伟;;闽西客家地区旅游新发展初探[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4 牟红;;重庆市涪陵区“乌江山崖水湾”Boutique Resort Area的后现代主义规划战略[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黄敏;简王华;范璐;;旅游景区区域合作联盟协作模式探析——以德天旅游联盟为例[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石丹;;旅游目的地营销潜力评价与策略框架研究——以牡丹江旅游目的地营销为例[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尚坤;赵洁;马爱萍;;基于网络的旅游营销新方式[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孙志国;刘之杨;戴光忠;;武陵山片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春野;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姜克银;纳家户多元叙事的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春良;内蒙古国有林区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王先锋;“飞地”型城镇发展:基于落后地区城镇化道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康蓉;旅游卫星账户与中国旅游经济测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爽;克食克粥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巍;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赵娟;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玉文;基于SWOT分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晓虹;溧水县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庞铭辉;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熊世平;广西开拓越南入境旅游市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贾琦;循环经济型旅游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志蓉;王丽;;立足客家文化 发展休闲旅游——洛带古镇旅游调查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陶伟,刘锋,刘家明;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3 李技文;龙运荣;;近20年来我国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综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韩英;陈少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J];东岳论丛;2006年05期
5 唐建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1期
6 陈万灵;粤西旅游:定位、思路与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4期
7 李冰;;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8 管宁生;云南丽江纳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年03期
9 陈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年01期
10 童芳,林岗,廖善刚;宁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福建地理;199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丽鑫;闽西客家文化旅游RMP分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萍;;凸显闽西文化底蕴 感受客家语言魅力——闽西客家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开放潮;2007年Z2期
2 聂婷;;“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0期
3 吉路;;走进美浓镇:创意生活从客家庄看去(下)[J];北京档案;2008年04期
4 刘小青;胡建军;;传承弘扬客家文化 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综述[J];两岸关系;2011年07期
5 毕剑;;客家文化的市场化移植问题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东源县客家民俗博物馆[J];广东科技;2007年14期
7 宿淇;;“伤心”也能论碗卖?[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08年05期
8 刘承涛;王倩;;地方性知识下的实践——以赣南老区Z村为例[J];老区建设;2009年10期
9 万群;;关于客家文化实践与复兴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刘家明;;论客家文化对“客商”企业文化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少川;;序二[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2 温珍琴;;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后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4 廖登发;;天光云影共徘徊——客家文化(校本)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渗透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何小兰;;浅谈于都唢呐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陈广万;;赣州、汀洲、梅州、客家文化的差异与闽粤赣边区大旅游[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7 谢重光;;2004年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感言——代综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8 李逢蕊;;客家学研究与闽西客家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9 谢重光;;客家文化中的闽越文化因子[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卫斌;;红色收藏家严帆[A];齐鲁钱币(第二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朝晖 梁健 梁飞;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启动[N];江西日报;2004年
2 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局 陈建新;开发利用客家文化资源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涂样生 丘佳纳 杨耀文;建设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N];汕头日报;2009年
4 吴福瑞 项华宗;连城:客家文化大观园[N];福建日报;2010年
5 陈春声 中山大学副校长 整理 见习记者 张奇锋;客家文化助力粤台交流合作[N];广东科技报;2010年
6 郭光明 汤剑冰;河源加快建设客家文化名城[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张正才;河源将客家文化元素融入村镇建设[N];广东建设报;2011年
8 严小光;大余县客家文化遗产成为旅游市场“宠儿”[N];光华时报;2011年
9 钟毅平;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N];惠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石飘芳 莫志强;客家文化表现形式的重大突破[N];闽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靳阳春;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以红;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梁盛平;赣南客家传统民具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丽华;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蓝泰华;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玉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客家文化发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达庆;客家文化视野下的教育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何春雨;客家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和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夏楠;上杭县茶地乡客家文化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媚;广东梅州客家文化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柴可;当代赣南客家文化的建构[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7 陈昕;客家文化区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丘苑林;现代化进程中客家文化自觉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9 凌小红;客家文化特色元素在赣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潇;具有赣客家文化元素的生态服装创新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9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58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