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基于AntConc软件对余华前后期作品写作风格的对比研究——以《世事如烟》和《活着》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4 05:06

  本文关键词:基于AntConc软件对余华前后期作品写作风格的对比研究——以《世事如烟》和《活着》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世事如烟》 《活着》 写作风格 AntConc软件


【摘要】:《世事如烟》与《活着》是余华创作前后期的代表作品。笔者用分词软件对这两部小说进行分词和标注,又用Ant Conc软件对分词标注后的两个文本从语言结构特征、关键词(Keyword)和主要人物分布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印证了余华以《世事如烟》为代表作的前期作品注重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用词丰富、基调阴暗,而以《活着》为代表作的后期作品注重情节和人物的完整刻画、用词朴实无华、风格偏向写实的特点。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关键词】《世事如烟》 《活着》 写作风格 AntConc软件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1背景余华出生于1960年,是我国当代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上地位极高,影响深远。他从1983年投入文学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引领“先锋文学”的潮流。至2013年新作《第七天》的出版,共有长篇小说4篇、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余华并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是他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浩;;从电影《活着》和《楚门的世界》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新闻世界;2014年06期

2 何滢;浅析小说《活着》中有庆之死[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3 褚自刚,王帅锋;谈《活着》的距离控制艺术[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赵星汉;;《活着》中关于死之反复手法的运用[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赵嵘;《活着》的历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刘兰芳;;《活着》——雅小说,俗小说?[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7 金红;《活着》:雅俗文学嬗变寻踪[J];学术交流;2005年04期

8 倪浓水;;“说服读者”:《活着》的叙事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1期

9 谢春阳;;用真诚解读生活──肖功勋散文集《活着》序[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年06期

10 金子靖;;从生命思考到时代反思——小议小说和电影《活着》的差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达敏;;超越原意阐释与意蕴不确定性——《活着》批评之批评[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井桂荣;;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创作特点[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3 狄俊;赵伯飞;;一部“死与生、生与活”的变奏曲——评电影《活着》人性美的美学价值[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波;《活着》:如何活出新意[N];北京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悦;《活着》的“艺术”:窄如手掌 宽若大地[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兰守亭;《活着》是一部永恒的家庭史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赵忱;余华,给孟京辉《活着》绝对的自由[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早报记者 蔡晓玮;余华放手孟京辉无底线改编《活着》[N];东方早报;2012年

6 押沙龙在1966;一场文学的胜利[N];东方早报;2013年

7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话剧《活着》走进德国主流剧院[N];光明日报;2014年

8 郝建;不想当编剧的劳教犯不是好厨子[N];中华读书报;2014年

9 高志强;重谈《活着》[N];吉林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云菲 实习记者 张婷;余华 伟大的作家会选择往艰难的地方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琼;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下《活着》英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昂;《活着》维译本中的翻译问题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古力沙帕·艾合买提;《活着》的两种维译本中复句的翻译比较[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晓寒;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适应与选择-《活着》英德译本对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贺靖婷;“生命不该承受之重”——《活着》悲剧性新探[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天骥;《活着》的困境——小说与电影的探寻[D];吉林大学;2010年

7 钱海鼎;生死观视野中《活着》的生与死[D];云南大学;2010年

8 刘敏;《活着》:小说与电影叙事艺术之比较[D];西南大学;2008年

9 卢秀萍;变脸:从《活着》到《兄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玲;余华《活着》中的死亡叙事及修辞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7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87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