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杂志中的“现代”新质
发布时间:2017-10-24 06:32
本文关键词:《现代》杂志中的“现代”新质
【摘要】:《现代》杂志是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最重要的一份文学期刊,它由现代书局主办,创刊于1932年5月1日,于1935年5月1日发行最后一期后停刊,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行刊时间,但它却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都市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书局老板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刊初衷,主编施蛰存的非同人性的编辑理念,主要作家群的现代主义文艺观念,还是杂志的消费主体对现代文化的偏好,都使这份杂志带有浓厚的都市情结。认真研读杂志中的文学文本,有助于我们窥探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都市的部分面貌。由此,本文拟从都市的“现代”特征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挖掘出《现代》杂志所展现出的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都市所特有的,迥异于传统乡村世界的“现代”新事物、新观念,抓住这些“现代”新质给中国人带来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结构上的现代体验。本文分四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绪论部分简单介绍《现代》杂志,学术界对《现代》的研究状况,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着重突出《现代》杂志的都市书写背景。第一章主要论述《现代》杂志中的现代都市新型空间,分为现代工厂,现代街道,现代舞厅三个部分,指出它们给传统中国民众带来的新奇体验。第二章主要论述《现代》杂志中的现代乡村,即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乡村世界,着重论述乡下人在机器文明冲击下日常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变更。第三章论述《现代》杂志中都市人的现代观念,分为自由观念下都市人的个性生活,都市人的邂逅型、精神恋爱及随性、功利型婚姻,现代人纵欲享乐的消费观念。突出它们和传统观念的区别。第四章论述《现代》杂志中都市人的现代情感体验,幻灭的、矛盾的、归乡的现代情感体验是中国传统民众都市不适症的集体爆发。结语部分将在重申全文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的都市观,即在传统与现代,农村与都市之间徘徊、犹豫的姿态。
【关键词】:《现代》 现代性体验 都市及都市观 乡村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6
- 1 研究对象9
- 2 研究现状及意义9-11
- 3 《现代》的都市书写背景11-16
- 1 《现代》杂志中的现代新型都市空间16-28
- 1.1 现代工厂:声光化电之都市的基础16-21
- 1.2 街道:声光化电之都市的平面图21-24
- 1.3 舞厅、夜总会:声光化电之都市的心脏24-28
- 2 《现代》杂志中的现代乡村28-36
- 2.1 汽车:打破宁静的乡村世界的“机器怪物”28-31
- 2.2 机器文明对农耕者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31-33
- 2.3 辗转于“传统”与“现代”夹缝间的乡下人33-36
- 3 《现代》杂志中的现代观念36-45
- 3.1 自由观念下的个性生活36-38
- 3.2 现代都市中的现代婚恋观38-42
- 3.2.1 邂逅型、精神恋爱38-40
- 3.2.2 随性、功利型婚姻40-42
- 3.3 现代人纵情享乐的消费观42-45
- 4 《现代》杂志中的现代体验45-52
- 4.1 都市生活的幻灭感45-47
- 4.2 尴尬的身份导致的矛盾的“现在”体验47-49
- 4.3 忧郁的怀乡病49-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寿桐;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心的上海[J];学术月刊;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1087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8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