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西汉赋中典故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09:21

  本文关键词:西汉赋中典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汉赋 典故 政治意识形态 士不遇


【摘要】:西汉赋的创作者无论是处在政治中心,还是遁隐远离,政治情感始终是他们生活的主导,也是其作品表达的主题,尤其在汉武帝确立经学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以典故形式出现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更充分地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状况,大到整个国家的政治动向,小到不同政治群体的政治态度、个人的政治理想等。因而本文以典故为切入点来阐释西汉的政治状况及文士的政治心态。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当前的研究概况、相关概念等进行了阐释说明;第二部分对西汉赋中的典故进行了整理解释,一方面从宏观角度对西汉赋的用典概况进行了量化统计,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列出每个典故的典面、典源、典意,作为后文分析阐释的资料基础;第三部分对讽颂赋典故中折射的政治意识形态建构、经学政教伦理批判进行了分析阐释;第四部分对个人抒情言志赋典故中的士不遇主题展开论述,包括士不遇主题在典故中的具体表现及根源两个方面;最后文章认为西汉赋典故中反映的经学意识形态建构、政教批判与士不遇主题是相伴而生的,即反映出统治者树立经学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以及夹在文士身上的精神枷锁。
【关键词】:西汉赋 典故 政治意识形态 士不遇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4
  • 1.1 选题意义7
  • 1.2 西汉赋典故研究综述7-10
  • 1.2.1 汉赋的研究7-9
  • 1.2.2 典故的研究9-10
  • 1.3 相关概念界定、辨析10-14
  • 1.3.1 关于“西汉赋”的界定10-11
  • 1.3.2 西汉赋的分类11
  • 1.3.3 “典故”概念的界定以及典故的判定11-14
  • 第2章 西汉赋典故辑释14-82
  • 2.1 西汉赋存佚情况14-15
  • 2.2 西汉讽颂赋典故辑释15-59
  • 2.2.1 西汉讽颂赋用典概况15-17
  • 2.2.2 西汉诸王门客讽颂赋典故辑释17-22
  • 2.2.3 西汉宫廷文士讽颂赋典故辑释22-59
  • 2.3 西汉个人抒情言志赋典故辑释59-82
  • 2.3.1 西汉个人抒情言志赋用典概况59-60
  • 2.3.2 西汉个人抒情言志赋典故辑释60-82
  • 第3章 西汉讽颂赋典故中的政治意识形态82-96
  • 3.1 文景时期门客讽颂赋典故中战国政治观念的遗留82-85
  • 3.1.1 典故非政治意味的抒写83-84
  • 3.1.2 典故中门客悠游自由的心态84-85
  • 3.1.3 典故中对诸王仁君式形象的隐喻85
  • 3.2 汉武帝时期宫廷文士讽颂赋典故中的政治意识形态建构85-91
  • 3.2.1 典故运用中浓厚的经学政教色彩86-89
  • 3.2.2 帝王天帝式至高无上形象的树立89-91
  • 3.2.3 帝国盛世的缔造91
  • 3.3 汉成帝时期宫廷文士讽颂赋典故背后的经学教化式质疑与批判..91-96
  • 3.3.1 扬雄讽颂赋典故中的经学教化式劝谏92-96
  • 第4章 西汉个人抒情言志赋典故中的士不遇主题96-104
  • 4.1 贾谊个人抒情赋典故中不遇情怀的复杂性96-99
  • 4.1.1 社会黑暗的隐喻96-97
  • 4.1.2 超越得失之慰藉97
  • 4.1.3 困顿不平情感的史实观照97-99
  • 4.2 西汉中后期个人抒情言志赋典故中士不遇的集体性99-104
  • 4.2.1 经学标准式控诉99-101
  • 4.2.2 时移势迁根源探究101-102
  • 4.2.3 关于士不遇痛苦根源的思考102-104
  • 结语104-105
  • 参考文献105-109
  • 致谢109-11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学军;;汉赋用礼考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1102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02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